1 / 5
文档名称:

把古典诗歌当作古典诗歌来教.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把古典诗歌当作古典诗歌来教.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3 2015/9/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把古典诗歌当作古典诗歌来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把古典诗歌当作古典诗歌来教
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我们很多时候没有把古典诗歌当古典诗歌来教。而上好古典诗歌课的前提是:把古典诗歌当作古典诗歌来教!
一、教出古典诗歌的“诗味”
诗自有诗的特质,诗自有诗的尊严。诗歌虽然和其他文体一样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是与小说相比它不要求具有完整的人物形象,更不必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刻画人物。中国古典诗歌追求“情趣”,讲究“神韵”,这种情趣神韵蕴含在寥寥数语中让读者去揣摩,去感悟,正如严羽所言,“大抵禅道在妙悟,诗道也在妙悟”。因此,古典诗歌教学不能进行浮于文字的朗读、脱离情感的串讲,更不能无视其“神韵”,将它们不加辨析地翻译成现代文,然后理性地拆解诗境,而是应该用诗一般的、感性的语言营造出一个个神韵俱现的境界去接近诗的境界,否则便会“若刻舟缘木求之,失其旨矣”(王渔洋)。
诗为有音律的纯文学。的确,“诗歌”之所以为诗歌,关键在于诗可以歌以咏之。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诗歌的节奏鲜明而强烈。诗的功用偏于抒怀遣兴,而情趣则低回往复,缠绵不尽。因此,不同的诗歌往往奏出不同的内在情感节奏,那是诗人创作时心脉搏动的旋律,或刚猛若飞瀑,或柔和似秋溪,或迅疾如夏雨,或舒缓似春风……诗歌的音乐性还体现在它的外在结构与语言的声韵上,诗有诗律,词有词牌。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
“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可以说音律性是诗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关键,《诗经?关雎》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正是重章叠句的运用,双声叠韵的联绵字的点缀充分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
二、教出古典诗歌的“古典味”
中国古典诗歌“贵比兴,多寄托”,讲究“微言大义”,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古典诗歌的作者因受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的浸润滋养,因此常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些艺术手法隐蕴在文字中,显得含蓄蕴藉。
寄情于景,寓意于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诗人言志抒情,常常不是直接道出,而是创造一系列意象,给人一种情景交融的美感,令人回味无穷。孙绍振先生认为,诗歌的意象符号的创造大致可分为描绘式、浪漫式、象征式,而描绘式以中国古典诗歌最为发达。同时,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自成系统,有章可循。如月亮是思乡情愫的寄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梅花是坚韧不屈的代名词。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此外,古典诗歌的教学还要让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题材、风格有所了解。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这类诗歌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描写的景物之中,清新自然,如《山居秋暝》《钱塘湖春行》。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质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如《朝天子?咏喇叭》。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在古典诗歌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带着学生去识别题材,了解艺术手法,明悟意象所指,揣摩文外曲致,只是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