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大学成绩分析报告模板.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成绩分析报告模板.docx

上传人:miao19720107 2018/11/11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成绩分析报告模板.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学成绩分析报告模板
篇一:成绩分析报告模板
XXXX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分析报告
(XX—XX学年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XXX
XXXX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经过学时的学****与复****于年月下旬
考核完成。现将本次考试评价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任课教师:单位:
一、考试成绩统计
二、考核分析内容 : 。
成绩分析:参考人数人。
优秀人,优秀率; 良好人数,良好率; 中等人数,中等率;差人数, 差率; 不及格人数, 不及格率;缓考人,缓考率。

难易适度,考核内容全部是课堂教学内容。
3、考核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与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经过本学期的教学与学****本人所任公共《体育与健康》的课,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功和基本素质练****方法,考核情况良好。学生对基本问题的回答良好,但对部分细节部分把握不准确,语言组织能力相对缺乏,不会解答的问题较少。
4、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本次考核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学****目标较明确,学****风气良好,学****态度端正,只是部分同学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和学****技能的能力尚需提高,学****态度和精神还需进一步的培养,创新意识特别需要教师启发、点拨。我将针对本次考试发现的问题,调整教学目标,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力争在下学期的教学中解决上述问题。
任课教师签字:年月日
院系公章院长(教学主任):(签章)
篇二:大学期末成绩分析
国会1203班XX~XX上学期成绩分析
一、总述
XX年9月15日我们进入了大学,XX年1月份我们进行大学第一次期
末考试,然而时间总是很快地,经过一个短暂的假期,我们也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大学成绩!对于成绩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不管分数代表着是你在大学第一学期的付出还是这份成绩意味你懒散等。这份成绩都值得我们好好总结!
二、期末成绩总体概括
我班共有42人,分别有三门课程出现挂科情况,这三门课程是微积分、基
础英语、英语听说技巧,共挂科人数为13人,这13人中有10人挂科一门,有三人挂科两门;这13人中有4个女生,有9个男生。
从上图分析,我们可以形象的看出我班在基础英语上挂科人数最多,男女比例差距较大,男生挂科人数比例是女生人数的两倍多!面对这13个同学,占据我班四分之一的人数的力量。13是一个相对于42不小的数字。面对他们成绩的不及格我做以下几点原因分析:
,就有9个基础英语未及格,这9个男生英语基础都比较差,再加上平时并没有怎样的背单词,认真完成英语练****等,且考前没有认真的复****导致英语不及格。
,女生挂科较多,这几个女生,张**同学上课都比较认真,老师的布置的作业都能及时完成,也许是学****方法不对,再加上学****基础较差,学****总是事倍功半;而其它两位女同学平时上课集中力不强,课上吸收的东西不多,且吸收之后,课下也难以消化。导致微积分成绩不理想。

12届国会专业人数共165人,前30名同学有3人,31~60名有7人,61~90
名有5人,91~120名有9人,121~150名有13人,151~165名有4人。
据以上图表分析可以明显的看出,我班没有成绩特别突出的同学,相反地
是中等或中下游同学所占比例是比较大的。造成这种结果,我想这与学生自身基础和平时上课与晚自****是分不开的。

我班共有42名学生(其中包括一名大二留级学生),全班平均分为分,最高平均分为分,最低为分。全班超过平均分人数为33人,未超过全班平均分有9人。且平均分在85~90占12%,80~85分占31%,70~80分占52%,
70分以下占5%。
从上图也可以看出我班成绩在中等,且平均分相距不大,没有较高的平均分,从表可以看出70~80分同学占及我班一半人数,这些同学将会是我班提高平均分的一个重点。还有5%同学70分以下,这也将注定这学期他们的压力相对较大。而剩下43%同学这学期的任务应该是在保持的基础上再上一层楼!

以上几种分析都是简单概括,通过图表可以让我们比较快速的了解本班的情况。通过以上的总体分析,我也从中发现了许多问题,也试图分析了一下原因。原因一:作为大一新生,刚刚从学****压力大的高三走过来,许多同学把大学看做成是解放的天堂,还没有认识到大学学****的重要性,甚至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分不在高,及格就好”的心态上课。
原因二:在这个学校的学生相对于其它高校来讲,大部分同学基础是比较的薄弱的,一下子很难适应大学的教育方式,许多同学很难跟上老师讲课的脚步。原因三:大一新生普遍存在惰性,面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