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盲人与拐杖心得体会.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盲人与拐杖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wu190701 2018/11/12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盲人与拐杖心得体会.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盲人与拐杖心得体会篇一:盲人拐杖扬州市职业大学电气与汽车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作者: 教研室: 专业: 题目: 学号:电气教研室电气自动化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盲人避障设计指导者: 评阅者: XX年4月扬州市职业大学电气与汽车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评语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题目: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盲人避障设计综合成绩: 毕业设计(论文)评语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摘要针对盲人行走过程中无法了解到前方是否存在障碍物的问题,本文设计了新型的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盲人自动避障装置,且该装置带有语音提醒功能。本方案通过超声波的发送和接收来检测前方一段距离内是否有障碍物存在,若有,则语音提醒模块发出提醒信息。语音电路根据障碍物距离发出不同频率的报警声音,以提醒使用者。此时使用者可按下按键,报警响声中断。本文所采用的主要芯片有超声波测距模块US-100,语音芯片ISD4004。本装置的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采用两个超声波模块进行测距,其中一个模块的超声波探头垂直向下,另一个模块的超声波探头斜向下。二者夹角为60由于超声波模块US-100的测距范围是:2㎝-450㎝。因而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测距, 水平测距范围是㎝-389㎝。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测距与只采用一个超声波模块平行进行测距相比较的优点是:(1)当前方的有坑时,也能检测出来并及时报警(2)能检测到高于地面的所有障碍物。通过多次实物验证,能实现预期目标。本文是在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超声波测距原理的基础上,配以其他的外围电路来实现避障功能的。此装置简单实用且便携,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盲人行走中的安全问题。关键字单片机AT89S51;超声波测距US-100;语音提醒ISD4004 目录 1前言.................................................1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 盲人避障技术的研究现状...........................2 2设计所用的主要技术...................................4 硬件技术...................................................4 软件技术...................................................4 3系统设计.....................................................5 总体框架.................................................5 各个模块的工作流程.......................................5 系统的软件流程图.........................................5 系统各个模块的设计.......................................6 超声波测距模块.........................................6 语音模块设计..........................................11 单片机最小系统及其简单应用............................15 4测试部分...................................................20 实验方法................................................20 超声波测距的方法......................................20 语音芯片的使用方法....................................22 实验对象................................................22 超声波测距模块........................................22 语音电路的使用情况....................................22 软件设计思想............................................22 5实验结果分析与展望..........................................24 实验结果分析............................................24 实验结果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