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guoxiachuanyue 2018/11/12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
陈红军
我的孩子今年也上七年级,在上初中之前陪她读过很多的绘本,不过没有《植树的牧羊人》这一篇,看到部编新教材中七年级上册有这篇文章,我在课前让孩子先读了一下,试探性地问她喜不喜欢这个故事?好在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所以孩子能把握故事的梗概,但一时间却不能说出“喜欢”这个词来。我想可能在她看来似乎过于平淡了,对牧羊人的做法倒是比较欣赏的。显然凭借孩子们现有的阅读水平和知识储备是不可能真正领会这个故事的精髓的。那我在课堂上该如何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呢?
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解题。植树的牧羊人VS牧羊的植树人有何不同?
这个人的身份是牧羊人”“文章主要写他‘植树’”“牧羊是为谋生计,植树是精神追求”……对于七年级的孩子,能在解题时答出这些内容,我是很欣慰的。文章中主要的事迹是植树而不是牧羊,自然是要把植树放在前面的。
2、小说文体的介绍。
在讲解文体知识前,我在PPT上打出了本文的背景介绍“《植树的牧羊人》是作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部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学生读完后,都好像探索大发现似的,说了句“这是虚构的啊”。从学生的反应中我能理解他们的不解,因为叙述中有太多的真实元素,即便是我自己一开始也以为这是一个有真实原形的故事,
然而事实是它不是。那么作者在故事中有没有透露出蛛丝马迹,告诉我们这个故事是虚构的呢?
4、深入文本的探究。
通过对比塑造人物。
文章中的牧羊人,是在一个大背景中干植树这件事的,读着读着,仿佛主人公牧羊人站在读者面前一样,那样坚定,冷峻。“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打乱他的生活”。他不需要帮助,也不会被打扰,我出现,我离开,一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