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抄近路vs走捷径
孙建勇
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故事:美国航天飞机第一次飞上太空后,航天员发现在失重情况下,钢笔无法书写,因为墨水根本无法自动流出来。于是,美国科学家花了近10年时间,耗资约10亿美元,终于发明了一支可以在太空失重情况下正常书写的钢笔。然而,俄罗斯人则没有美国人这么“傻帽儿”,他们想到了“抄近路”的办法;使用铅笔书写。
不久前,网上又出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有家香皂生产公司引进了一个香皂包装生产线,但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工作时常常会有盒子没有装入香皂。于是,公司专门聘请了一位自动化专家来解决这个问题。专家组织了科研攻关团队,综合采用了多种技术,终于成功研制出一台专用分拣设备。每当生产线上有空皂盒通过,专用分拣设备会马上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有个乡镇企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厂里的一个小技工“抄了回近路”——他花了几十块钱,买回一台大功率电风扇,放在包装生产线旁边猛吹,这样空皂盒就都被吹走了。
对于这两个故事,人们普遍对俄罗斯人和小技工“抄近路”的做法大加赞赏。不过,这两个故事后来都有了续集,最终的结果给人们的惯性思维以不小的打击。
俄罗斯人在太空使用铅笔,虽然也可以达到书写目的却存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因为铅笔容易折断,而且笔头很尖容易划伤人和物品,木头笔杆也很容易燃烧
。书写所产生的石墨残渣,不但容易进入宇航员的鼻腔、眼睛,对健康构成威胁,还极易使电子设备短路。当初“抄近路”的俄罗斯人,对此一筹莫展。美国人则不同。1965年,有个叫保罗·费舍尔的发明家自掏腰包,花了两年时间成功研制出太空笔,,向美国宇航局出售了400支。1969年7月20日,太空笔跟随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并帮助他顺利完成任务。更可喜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