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怎样理解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怎样理解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doc

上传人:zbptpek785 2015/9/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怎样理解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怎样理解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
截至2011年,我国所有省(区、市)均通过了国家“普九”验收。今年5月,张家港、常熟、太仓3市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标准;9月,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首次对中西部进行评估认定,并相继开展了对湖北、新疆、黑龙江、湖南、陕西等省份部分县(市、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情况的评估。
这些都标志着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这是一项了不起的伟大成就。但是,“上好学”矛盾却日益凸显。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城市择校和乱收费、农村学生进城和家长陪读等社会焦点问题持续引发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
2012年9月5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到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到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那么,什么是义务教育的
“基本均衡”呢?
我认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政策含义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是一个有底线的标准范畴。
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所有学校的资源配置都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底线标准,低于标准的均衡不是国家追求的发展目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底线标准有两个维度:一是绝对标准维度,即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与学校服务质量要达到最低标准,它是义务教育发展提出的本质要求。这里又包括两个方面:从政府对学校的资源配置上看,要保障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资源配置都达到国家最低限度的标准;从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服务上看,要保障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齐、开足课程,减轻过重课业负担,教育质量都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要求,使初中生辍学率、学校的班级规模等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二是相对标准维度,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系数要达到最低标准,它是义务教育发展对横向差距的容忍度要求。这里又包括3个方面:校际办学条件和资源配置差距不能超过一定限度;校际教育质量差距不能超过一定限度;不同群体,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或留守)、残疾儿童、贫困家庭学生、孤儿、流浪儿童等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教育获得机会不能超过一定限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实现与参照这两个标准基础上不断提高与追求卓越的过
程。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是一个横向的比较概念。
比较的参照对象不同,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实现层次也不一样。从政策操作的意义上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比较层次有5个:一是校域空间内的群体均衡发展,它涵盖了性别、民族、宗教、阶层、身份、残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