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开封老会馆繁华尽处是沧桑.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开封老会馆繁华尽处是沧桑.doc

上传人:夜无眠 2018/11/21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开封老会馆繁华尽处是沧桑.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开封老会馆繁华尽处是沧桑如果不是多次走街串巷,如果不是想把异乡当做故乡,空闲的日子我不会在老街巷中寻找可以停留的时光。如果不是被山陕甘会馆吸引,如果不是探寻中原几百年的工商业繁荣,我不会孜孜不倦地走进岁月深处。那是一块块斑驳的记忆,在华彩和黑白之间,诸多烟云氤氲、诸多人事更迭、诸多故事变成了传说。涂抹之间,历史记忆竟让人一时恍然不知所处,地名尚在,人名尚存,旧时的文字甚至影像仍在,而彼时的景、彼时的人却早已如烟云般消失在历史的尽头。如果给我一支竹篙,我愿向历史深处摆渡,只为目睹那些老会馆的芳容。在青砖灰瓦的缝隙间,在发黄书页的字迹中,丝丝残迹幻化成一堵残损的墙壁或者一块长眠于废墟中的瓦当,依稀呈现那陈旧苍老的故事。我似乎又看到了厅堂、戏台、亭台楼阁,大殿、厢房雕梁画栋、漆金涂丹、富丽堂皇,院内花木扶疏、环境清幽,甚是雅静。如今,开封唯有山陕甘会馆保存完好。遗憾的是,其他会馆都无迹可寻了。会馆兴起于明朝,缘于永乐年间大明王朝迁都北京。商业繁盛,全国举子入京参加会试,不但各地政府需要“驻京办事处”,商贾也需要加强生意上的联络,于是会馆应运而生。会馆不仅解决了同乡官僚与商贾在京的住宿问题,还为同乡之间的团拜、祭祖、敬贤提供了活动场所。开封地处中原,历史悠久,一直是客商云集之地。明朝中后期,开封商业达到了极盛,较大的商业店铺有488家,小店铺不计其数。《如梦录》记载:“大街小巷,王府乡绅牌坊,鱼鳞相次。满城街市,不可计数,势若两京。”1643年,黄河水淹没开封之后,经过短暂的恢复,到了清康熙年间,开封商业逐渐兴盛起来,又吸引了南来北往的客商。作为中原重镇,不少来自本省及外省各地的商人、手工匠人、文人墨客常年聚集于此。随着外来客商的增多,商业贸易日益扩大,旅汴同乡会馆开始建立。从清顺治年间开始,开封商业的行会组织就出现了会馆和乡祠,不少久居开封的外省商人为了加强团结、保护自己的利益,于是就组织成帮,建立地方性的会馆。各会馆之间商业运筹,便于全国贸易的往来。因会馆可以保存乡土文化、凝聚同乡力量、推行宗法制度,各地在开封的商旅纷纷效仿,开封会馆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形成了特有的人文景观。到清光绪年间,各地域商人在开封所建商人会馆有10余所,光绪二十四年《祥符县志》的“县城图”上面就绘有浙江会馆、福建会馆、两广会馆等10所会馆。《汴城筹防备览》记载的还有江苏乡祠、湖广会馆等,另外,还有炉食会馆、盐梅会馆和五圣会馆等专业会馆。如此众多的会馆在开封当年都是“高层建筑”,它们飞檐翘角、气宇轩昂,点缀在开封的寻常街巷里,豪华壮观。《中国会馆史》将会馆分为官绅试子会馆、工商会馆和移民会馆3种。官绅试子会馆,也叫科举会馆、试馆。这是科举制度助推了地方主义的盛行。河南贡院早在1659年就在明代周王府旧址修建,拥有号舍5000多间,1731年,院址迁往开封城东北隅的上方寺内,号舍增至11866间。乡试、会试都在贡院举行,各地人们为了帮助家乡学子谋求入仕,不惜采取官捐、商捐等方式来建立会馆,为本籍应试子弟提供尽量周全的服务。工商业者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协调工商业务或互相联络感情,以应付同行竞争,排除异己,需要经常集会、议事、宴饮,就有了工商会馆。至今开封仍有街道名字叫“老会馆街”。康熙年间,开封当时的商业以农产品、布匹及日用货品充市为主,大多由山西客商掌控。山西旅汴的客商,遂集资建起一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