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国信证券—2006年通信行业投资策略报告pdf15.pdf

格式:pdf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信证券—2006年通信行业投资策略报告pdf15.pdf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9/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信证券—2006年通信行业投资策略报告pdf15.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行业研究 Page 1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通信行业 2006 年通信行业投资策略
中性(维持评级)
2006 年 1 月 10 日
年度研究报告
投资受限,产业升级,更要关注
优势公司的价值

电信收入增长放缓+ 投资/ 收入比例回落→投资总量温和增长
近一年收益率比较
移动超越固话、数据高速发展并最终超越语音的产业发展规律迫使运营商转
10% 通信行业上证综指型,并追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投资回报率的新增长模式。我们预计投
0%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11-10 12-10 资/收入比例(CAPEX / REVENUE)指标回落到 20-30%之间是长期趋势,这意味
-10% 着未来国内电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随收入的平缓增长而最多呈现平稳增加
-20%
态势,总量并不会显著增加。
-30%
-40%
投资总量制约+ 新技术和新业务驱动→投资结构变化

资料来源: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在电信业转型和网络融合的背景下,3G、NGN、IPTV、DSL、FTTH 等新
技术及带来的新业务将成为新的行业增长点。而总量温和增长的制约,使得
投资上必然发生传统业务投资下降和新型业务投资增加的结构性变化。

3G 对各子行业的拉动作用各异
对运营商而言,新进入者将使竞争加剧,高 ARPU 的 2G 用户会率先使用
3G,数据业务的增长将延缓语音业务 ARPU 值的下降趋势。对设备商和终
端商而言,3G 将重塑国内通信市场的竞争格局,民族通信产业链在自主创
新的国策扶持下有望改变“大市场与小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光纤光缆行业
受 3G 的温和拉动作用,供过于求的严重局面将略微减缓。

具有研发积累优势的企业才能适应新的竞争环境
05 年以来,通信制造类上市公司亏损面进一步扩大,未亏损的也有过半出
现利润总额同比下滑,相反,在华的外资或合资企业仍保持较强的盈利能力。
而 3G 的技术壁垒更高,只有具备研发积累优势的企业才能适应新的竞争环
境,行业分化将会加剧,06 年资源整合不可避免。

推荐***、谨慎推荐中国联通,关注行业局部多元化投资机会
投资总量的制约及结构性变化、新技术和资金的进入壁垒、整体上市公司的
弱代表性等因素导致未来行业分化加剧。考虑到价值与成长、兼并与收购、
概念性交易等多元化投资机会将会在 06 年中局部出现,金融产品创新(ETF
基金、股改、权证等)也将带来套利机会,我们给予行业“中性”评级。
通信行业资深分析师:张贞卓推荐通信设备类上市公司中唯一具有明显核心技术和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
业***。谨慎推荐电信消费行业中业绩已出现恢复性改善的中国联
电话:0755-82130833 —
Email:zhangzz@ 通,基于股改方案的预期、电信业对外资开放的大背景、即将出台的 50ETF

备兑权证等因素,它也适合机构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全球视野本土智慧
Page 2


内容目录
05 年通信业回顾:转型与融合步伐加快...................................................................3
海外市场:转型与融合驱动下,并购频繁.........................................................3
国内市场:增速继续回落,运营商转型,制造业不乐观...................................3
06 年变量:投资总量与结构、技术与资金壁垒.........................................................4
海外电信市场并购趋势意味着什么?..................................................................4
国内电信业投资/ 收入比例下滑是长期趋势.................................................5
变化的是投资结构............................................................................................6
技术进入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