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7背影导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读读写写和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
2.  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
(二)能力目标
1.  掌握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所蕴含的情感。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三)情感目标
1.  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字词写法。
交(jiāo)卸(xiè)  奔(bēn)丧(sāng) 狼(láng)藉(jí)  簌(sù)簌(sù) 
典(diǎn)质(zhì)  赋(fù)闲(xián)  颓(tuí)唐(táng) 琐(suǒ)屑(xiè) 
差(chāi)使(shi)  亏(kuī)空(kong) 勾(gōu)留(liú)  拣(jiǎn) 
搀(chān)  蹒(pán)跚(shān)
2. 作者及背景:
    朱自清(1898-1948),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成就最大的是散文。朱自清清贫而有气节,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毛泽东同志称颂的“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等。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
    在父母的辛勤哺育下,我们一天天地长大,但是,父母却一天天的老去,同学们,你是否注意到:皱纹正一天天地爬上了父母的额头;银发也在不经意间从父母头上冒了出来;他们的腰身已变得不再挺拔……有人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可当我们面对着苍老而可敬的父亲时,他的眼神、他的手势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着他对我们的爱,我们也不由得而升腾起一种尊重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普通的父亲,认识父亲那高大、感人的背影,感受浓浓的父子亲情。
(2)请学生分段有感情的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分出段落,并了解段落大意。
1、第1自然段
    交待了写作原因,用一个“最不能忘记”表现了父亲的“背影”给“我”留下的是无比深刻的印象,显出“背影”非同寻常的意义。
问:为什么父亲的背影“最不能忘记”呢? 凝聚着深深的父爱,印象深刻。
明确:这里是点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往下看。
2、第2~3自然段
问:
“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那作者这里指的是哪些事情?请在课文中找出来
明确:“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作者祖母去世,父亲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
问:第3段写的是什么?
明确:主要描述了家境的惨淡。这在整篇课文里面起到什么作用呢?“描述家境,渲染悲凉气氛。”
板书:第2~3段:描述家境,渲染悲凉气氛
3、第4~5自然段
问:在第4自然段中,写了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由不送我到决定送我,作者为何刻意写这个环节?
明确:强调父亲对儿子的那种细心关照。通过两次“再三”和两次“踌躇”都可以表现出来。父亲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