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校:荥阳市第四初级中学 科目:八年级语文上册 编号:016
课题:第二单元 第7课《背影》第一课时
编写人:马永萍 审核组长:周慧娟 审核领导: 使用人:
温馨寄语: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久。
【学习目标】
1、能读会写“蹒跚、狼藉”等词语,并会释义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内容。
3、通读全文,概说父亲的形象,理解父子情深。
【学习重点】通读全文,概说父亲的形象,理解父子情深。
【学习难点】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作品
①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逝于1948年8月12日,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朱自清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爱国者。
②写作背景:
《背影》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
“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就是课文最后一节提到的“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大去之期”什么意思?——与世长辞的日子
朱自清作为人子,怎不悲伤感怀。读着父亲来信,作者不禁回忆起八年前(1917年)的往事┅┅
2、积累字词
①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字注音,并识记字形。
②结合工具书及注释给下列词语释义:狼藉  踌躇 蹒跚
③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概括2—7段主要内容(回家奔丧—南京送别—北京思父)
二、合作学习:
以“我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一位 的父亲”为话题,说说你的发现。
(方法:根据文中的“细节”来说话)
示例:我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一位身处逆境,却体贴儿子,对儿子充满怜惜之情的父亲。表现在第二自然段“祖母死了……流下眼泪……‘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师:(关心体贴儿子)(心细如发)(不辞辛苦操劳奔波)……
三、拓展延伸: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亲肯定也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想一想,哪一个细节给你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检测:听写课后生字并注音
六、课后反思:
学校:荥阳市第四初级中学 科目:八年级语文上册 编号:017
课题:第二单元 第7课《背影》第二课时
编写人:马永萍 审核组长:周慧娟 审核领导: 使用人:
温馨寄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会判断描写方法。
2、品读分析第六段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感受行文间深沉的父爱
【学习重点】学习对父亲背影描写的效果与作用。
【学习难点】如何理解文中父亲那个不怎么优美的背影?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找出文中的四次“背影”。
2、找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