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母亲教会他做人胡适《我的母亲》赏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母亲教会他做人胡适《我的母亲》赏析.docx

上传人:miaoshen1985 2018/12/2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母亲教会他做人胡适《我的母亲》赏析.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传统社会的原则告诉我们“先做人再做事”,首先必须学会做人,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这一传统原则我们可以从现代思想家胡适身上得到验证。胡适是安徽绩溪人,是我国近现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幼年丧父,但他在哲学、文学等思想文化方面均有突出建树,这固然与他学贯中西,接受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熏陶有关,而他母亲冯顺弟对他的教育、影响可谓功不可没,是他母亲教会了他如何做人,因而日后他才会取得大成就。下面我们从胡适的特殊家世及其母亲对他的教诲谈起,对选自胡适自传《四十自述》里的《我的母亲》一文略作赏析。一、 胡适的特殊家世胡适的父亲名叫胡传,是一个官僚,曾经在台湾做官,在跟胡适母亲冯顺弟结婚时,胡传四十八岁,已经有过两次婚姻,均因妻子病逝。而出身殷实农家的冯顺弟那年只有十六岁。胡传续弦以后,在苏州做官,后来又到上海,胡适就在上海出生。胡传教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描红识字,可惜好景不长,由于胡传生病,胡传夫妇的恩爱以及一家三口的天伦之乐,也就只有短短不到五年的时间。冯顺弟在胡传逝世时只有二十二岁零三个月,胡适只有三岁零八个月,胡传的前妻留下的三男三女,一半比胡适的母亲还大。胡传的大女儿比顺弟大七岁,顺弟过门的时候,这个大女儿已经出嫁了,而且生了一个儿子。二女儿比顺弟大五岁,从小就抱给人家了。大儿子比顺弟大两岁,在顺弟过门后三天,他也娶亲了。三女儿比顺弟小三岁,二哥、三哥这对双胞胎,比顺弟小四岁。胡适母亲在胡适父亲过世以后接管了一个经济实力并不算雄厚却人口众多、关系复杂的大家庭。二、 母亲教会胡适刻苦用功、,胡适母子两人要在一个大家庭中生存下来,必须有良好的生存智慧和生存策略,胡适母亲必须管教好自己的儿子,否则很容易被欺负,甚至被赶出家门,类似的事情在当时的社会层出不穷。鲁迅的小说《祝福》中就有类似情节:祥林嫂在第二个丈夫贺老六因病去世,儿子阿毛被狼吃了以后就被大伯收了房子,赶出了贺老六家,落得无家可归的悲惨结局。胡适父亲过世以后,胡适的大哥虽然比他母亲还大两岁,但由于是一个公认的败家子,所以说不上话,孪生的二哥、三哥才十八岁,所以母亲有财产支配权,别的孩子念私塾一年学费只需两块银元,而他母亲要先生按照胡传的叮嘱,为胡适“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为了这个要求,母亲为胡适付的学费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了六块钱,他母亲为他付的学费还每年递增,最后一年(一共六年)加到了十二元。母亲为了胡适的教育不惜财力,为了避免别人说闲话,她从严管教儿子。胡适在自传里写道:“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胡适自省过后,母亲才让他去上早学。由于胡传曾经做过官,并且在绩溪一带很有威望,人称“三先生”,乡人一般对胡家比较宽厚;父亲过世后,假如母亲不好好管教,或者因为儿子没了父亲而无限制宠溺他,胡适很容易成长为一个缺乏管教的骄纵孩子。但胡适母亲是一位有远见的好母亲,她懂得“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