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快乐的音乐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快乐的音乐会》是一首具有民歌风的儿童歌曲,歌曲为2/4拍,六声徵调式,一段体的分节歌。这首歌词曲结合紧密,级进、流畅的旋律不时的插入八分、四分休止符,使得旋律收放有度,极尽得意的炫耀了小乐手吹、拉、弹、唱的技巧,风趣的道白加入使歌曲略有停顿,歌曲活泼欢快,耐人回味,是一首让学生喜爱的儿童歌曲。
二、教学对象分析:
小胡琴、小喇叭、小铜鼓的声音是本节课的核心,也是一个难点,节奏掌握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最后一句结束句容易和前面的一句相混淆,最后一个创编环节学生之间的合作不够默契,教师应善于引导,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明亮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了解二胡、唢呐、小鼓的声音及演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唱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音乐想象力与音乐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体会快乐的情绪,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及民族乐器的音色,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唱准歌曲中×× ××︱×× ××︱××   0×︱×   0‖节奏。
五、教学策略:
1、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感受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感受鉴赏音乐美,情感体验外化等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
3、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通过老师和学生口头语言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音乐教学方法。
4、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探究、发现为主,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观察、比较、收集、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学习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每个学生做一个自己喜爱的动物帽子;预习新内容。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师生唱《师生问好歌》上课
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课,首先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课堂,一起来演唱一首《唢呐配喇叭》
师生唱《师生问好歌》上课。
教师简短的几句话,让学生倍感亲切,随音乐律动环节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进入课堂,也为老师的导语作铺垫 。
(二)激情导入
音乐王国里即将举办一场快乐的音乐会,有很多乐器参加,听说唢呐和喇叭中间的一个也会去,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看呢
不过有个条件,谁能顺利地闯过三关,便有机会获得音乐会的门票,大家有没有信心闯关
(1)一起来看第一关(出示课件)
请大家仔细听这是哪一个乐器发出的声音?
到底是哪一个呢?我们来观察一下它是长的还是短的?
对了,谁能模仿一下喇叭演奏方式
非常棒!你听老师模仿的像不像?
2\4 ××  ××︱×× ××︱×× 0×︱× 0‖
    嘀嘀 哒哒   嘀嘀   哒哒哒哒 得儿喂    
(2)我们一起进入第二关
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师播放课件)
哦!原来是小铜鼓的声音!谁来模仿一下小铜鼓的声音
听老师是怎样模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