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8年春季学期八年级下地理复习提纲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5)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6)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界线
(7)水田与旱地分界线(8)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
3、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
<</SPAN>0℃
>0℃
河流的封冻
结冰(有结冰期)
不结冰(无结冰期)
温度带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亚热带、热带
年降水量的大小
<800毫米
>800毫米
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地的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地形区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水系情况
黄河水系
长江水系
河流水量的大小
水量小
水量大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干湿地区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主要的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作物的熟制
两年三熟、一年一熟或两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主要的经济林木
苹果、柿、枣
柑橘、柚、茶
主要的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居民的主食
以面为主食
以大米为主食
民居特点
墙体厚、坡度小
墙体高、屋顶坡度大
水文特征
汛期短、流量小、沙多,水位变化大、结冰
汛期长、流量大、沙少,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
四大地理区域
在中国地图上根据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等这三大地理分界线可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地理区域
分界线
划分依据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
秦岭—淮河(800毫米)
气候因素(气温、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季风区与非分季风区)
降水因素(季风因素)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青藏高原边缘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地形地势因素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北方地区
: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具体是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
: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以汉族为主,有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等少数民族。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1)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
2)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地”著称;华北平原有黄河、淮河、海河冲击而成,故又称黄淮海平原,其与黄土高原一起被称为“黄土地”。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太行山。: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又称渭河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400-800毫米。
:黑龙江(结冰期最长),松花江、黄河(含沙量最大),淮河、海河等。
:北方地区由于缺水,对工农业生产不利
: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棉花、谷子。:旱地。
: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1)北方地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主要的能源以煤和石油为主。
2)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等皆为特大型油田,其石油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3)陕西的榆林是我国新兴的能源矿产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都很丰富。
: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西安、北京、洛阳、开封。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地区)
:东临黄海、东海,: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以汉族为主,本区拥有30多个民族,云南省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