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我的家乡,山东淄博博山.ppt

格式:ppt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的家乡,山东淄博博山.ppt

上传人:nb6785 2015/10/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的家乡,山东淄博博山.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樵岭前风景区
传统文化
博山孝文化
博山区地处鲁中腹地。总面积682平方公里,人口48万。春秋战国时期,博山名弇中。周末得名颜神,宋初已成重镇。金称之为颜神店,元称之为颜神镇。1734年(清雍正12年)始建县制,取名博山。因煤、陶、琉璃业兴盛,地扼齐鲁要冲,故称"鲁中重镇",被世人誉为"陶琉之乡",又因孟姜女、颜文姜的故事声明远播,成为中华孝文化发祥地之一。
梁漱溟先生在评价中国文化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文化就是孝的文化。中国社会是奠基于孝道上的社会,"孝"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对博山而言,孝文化在整个社会结构中表现地格外明显。
虽然颜文姜出生年份不明,但其孝行感天动地,历朝历代统治者均给予了高度褒扬。宋神宗敕封颜文姜为"顺德夫人",元代又封其为"卫国夫人"。博山先民为纪念颜文姜,把她尊之为"颜神";把颜文姜堵的泉源称为"灵泉";把流淌的泉水命名为"孝妇河";把灵泉后边的山称作"颜山",把在泉河附近兴起的村落称为"颜神"。每年农历的六月卅日都要举办文姜庙会对其进行祭祀,方圆几十公里的人们前来虔诚地进香供奉,祈祷许愿。由此博山被世人称之为"孝乡",成为"孝"文化的发源地。每年一度的文姜庙会,是历史和孝文化传播的积淀和再现,是博山民俗活动的盛典。对于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纪念颜文姜而修建的颜文姜祠从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大规模修建开始,宋、元、明、清诸代,得到不断修葺、扩建,有了今日之规模。颜文姜祠建筑群荟萃了我国古代优秀建筑法式,体现出道教的玄妙、皇家的宏伟、环境的幽雅、民风的淳朴等多种特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古代规划、设计、建筑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