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徐州府志.doc

格式:doc   大小:43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徐州府志.doc

上传人:花花世界 2019/1/28 文件大小: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徐州府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870·卷十五东书院、(在府城东北隅,明副使王梴建。)彭西书院、(在府城西南隅,明副使赵春建,为武举弟子居业之所。)养正书院、(在吕梁分司之南,明主事王应时建。)吕梁书院、(在吕梁洪,明主事郭持平建。)境山书院、(在府北境山,明主事吴自新建。)河清书院、(在府城东门,明知州章世祯建。)醴泉山书院。(在吕梁北,康熙五十八年州人同建。)督学试院(在府城东门内,康熙四十九年。知州卞之钧、训导汪庆升等创建。先是徐属士子俱赴淮安应试,往返几千里,至是称便。嘉庆十二年,知府王泽倡捐赠建。)铜山县学宫(未建,现附府学。)学额:廪膳生员二十名,增广生员二十名,岁考入学生员十七名,科考入学生员十七名,岁科併入武生十七名。(旧额文童岁科两考,武童岁科倂考,各入学十五名。同治二年,奏淮永远加广各二名。)学田:共六顷四十二亩。(破石桥一顷十亩,王世刚集五十八亩,律北沟一顷八十八亩,梁庄二顷十亩,徐三村四十亩,大浮桥三十六亩;额征学租正银七两五钱,耗银七钱五分。)正谊书院(在城东南凤冠山,明嘉靖十四年,主事张镗建观道亭,祀石刻圣像,一名川上书院,捐置祭田。国朝乾隆三十三年,知府邵大业捐建大殿、两庑,置祭田七十亩有奇。五十六年,淮徐道康基田重修。嘉庆四年,邑人赵世清、刘廷宾、李元珍等公捐祭田四十八亩。道光四年,邑人刘允昭捐置田五十五亩有奇。咸丰五年,知县王检心即其地改设正谊书院,又设果育蒙学一堂,先后详拨吴邵湖官地四十七顷,以作书院、义学课试经费。)义学之分设于城乡者十有七。(道光初,设小义学十处,后添设一处;咸丰五年,知县王检心捐资设养正义学一处,岁筹息钱七十二千文;同治六年,增设讲堂一处,知府朱忻又捐资添设彭城书塾一处,是为大义学。又添中小二塾,此皆在郡城者。同治八年,邑人陈增祥等禀设武家村义学一处,即将武家村废亩地及废堤宅基共田九十亩有奇,作为经费。)光绪五年,徐州道张富年重修府学,迄宣统未如旧。学额:府学禀膳增广生员各四十名,岁考科考入学生员各二十名,岁科併入武生二十名,均由八属分取县学禀膳增广生员各二十名,岁考科考入学生员各十五名,岁科併入武生十五名,同治二年,永远各加广二名。《同治府志》:徐属院试旧例,文童岁科一棚两考,武童岁科併考。同治初,文童亦岁科併考。光绪十年,改为岁科分棚,十三年,又复一棚两考之旧。至光绪三十一年秋,废科举,设学堂,此制遂废。学田:光绪二十六年,铜山县学训导张汝砺娟廉六百七十缗,买权家茔刘台瓦庄田二顷五亩为恤田。三十年,知县陶在铭拨官田三顷、荒田一顷以益之。(郑嘉缉《铜山县学捐置儒嫠恤田记》:“士人自塾以至游庠应举资用,恒若不给,往往仰食于人。既沉埋于帖括之中,虽书记亦非所习,无术以自活,故穷者十逾八九焉!不幸早世孤剺茕独,困瘁尤甚;彼夙娴于礼义之防,或荏弱不能佣作,则势必就于冻馁,而凄风苦雨、饮冰茹蘖,犹寡妇之所同也!儒嫠之设,大江南北,所在多有;徐地贫薄,善举罔备。同治二年:清穆宗年号,1863年。道光四年:清宣宗年号,1824年。咸丰五年:清文宗年号,1855年。儒嫠:文人学士的寡妻;此泛指文人学士遗孤。恤田:收成用救济的田产。恤,体恤、周济。孤嫠茕独:没有丈夫和没有兄弟的人。佣作:受雇为人工作。佣,雇用。学校考·871·余友张君廉侯,以孝廉得训导铜山。既莅事,悯庠士之窭陋,兴月课,具膏奖,群知向学。悲死者之无以慰也,思集资以恤儒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