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逻辑和语文学习》论文.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逻辑和语文学习》论文.doc

上传人:164922429 2015/10/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逻辑和语文学习》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逻辑与语文学****br/>参考资料
中学生写作中应注意的语法、逻辑问题漫谈
辛菊
现在中学语文教材取消了逻辑知识的教学内容,而在写作训练中不少中学生经常出现一些病句,语文老师觉得难以纠正。为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中学生写作中应注意的语法、逻辑问题。 
(一)选词贴切与概念的明确性 
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表现形式。语词运用得贴切、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概念的表达是否明确的问题。
概念可以用词或词组来表达。“书”是一个概念,“新书”也是一个概念,“他刚买的那本书”还是一个概念。但这三个概念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在汉语里,一般说来,实词都能表达概念,虚词中的关联词语,如“如果……那么”,“因为……所以”等等,由于反映了事物间的联系,能在判断、推理中作逻辑联结项,所以也能表达重要的概念,否定副词“不”“没有”能表达否定概念。至于语气词“啊”“吗”“呢”,结构助词“的”“地”“得”,则只有一定的语法意义,不能表示明确的概念。
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如“土豆”“山药蛋”“马铃薯”是一组意义完全相同的等义词,表达的正是同一个概念。表达同一个概念的语词在语言中可以互相替换而意义不变。
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也可以表达几个不同的概念。汉语中的多义词就是如此。如:“信”是个多义词,它在不同场合所表示的概念是不同的,词义的解释不能替换。“言而有信”(信用)、“不可轻信”(相信)、“忠实信徒”(信奉宗教)就表达了不同的概念。 
至于同音同形词和异音同形词所表示的意义大多毫无联系,根本就是不同的词,所表示的一定是不同的概念,是绝对不能读错音或理解错词义的。
汉语的词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代词等十一类。就一个词来说,它属于哪一类,就是这个词的“词性”,一个词在不同场合既具备甲类词的特征又具备乙类词的功能,这就是词的兼类,也叫做“词性的转换”。在选用词语时,一方面要注意区分意义上有细微差别的同义词的使用,另一方面要注意词性的辨认,千万不能将词语的误用当作词性的转换,否则就会用词不当,导致概念不明确的逻辑错误。
①班长工作很模范。
②我曾做过一度家庭教师。
③一盏盏灯光闪耀。 
④运动员以惊人的迅速跑到了终点。
例①的“模范”是名词,此处误作形容词用。“模范”可以做定语,如“模范工作者”“模范班级”,但它不是一个真正的形容词,不能受“很”修饰,一般不做谓语,应改为形容词“积极”“认真”。例②的“一度”是副词误用作形容词,“一度”与“一次”用法不同,“一次”用在动词之后,“一度”用在动词之前,应改为“一度做过”。另外,已有了“过”和“一度”,就不必再用“曾”字修饰了。例③的“一盏盏”不能修饰
“灯光”,应改为“一盏盏明灯”。例④的“迅速”是形容词,此处误用作名词,应改为“速度”。
(二)词语搭配与判断的恰当性
吕叔湘、朱德熙先生在《语法修辞讲话》中曾经说过:“我们常说‘用词不当’。一个词如果不是生造出来的,它本身是无所谓当与不当的,只有把它放在特定的上下文里,才发生当或不当的问题。譬如‘人民空军的雄姿第一次在祖国的天空飞翔’,‘雄姿’显然用得不恰当,因为‘雄姿’是不会‘飞翔’的。
“还有一种情形,例如‘联系自我批评进行讨论’‘站好立场,搞通业务,为人民服务’这两句话意思并没错,但是读起来很别扭,因为通常不说‘联系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