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论进出境动植物检疫与农产品贸易李盼21316099摘要: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在国际贸易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分析了动植物检疫与贸易的关系、WTO有关国际贸易规则及TBT、SPS措施的运用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并提出我国做好动植物检疫工作、促进农产品出口的对策。关键字:检疫农产品贸易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于1991年10月30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1991年1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令第53号公布,自1992年4月1日起施行。为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传入、传出国境,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和人体健康,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制定本法。一、动植物检疫的起源人类在认识动植物检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前,曾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历史上,每次重大动植物疫情过后,尸横遍野,万物萧瑟,惨不忍睹。14世纪,欧洲流行一种当时称“黑死病”的疫病,在欧洲致2500万人死亡,占欧洲总人口1/4,在亚洲仅中国就死亡1300万;20世纪70年代,一位旅客把飞机上的残羹剩饭捡回家喂猪,导致非洲猪瘟在全国蔓延,无法控制,政府被迫采取扑杀全国所有生猪的办法来消灭非洲猪瘟,此类疫病造成的悲剧不胜枚举。瘟疫肆虐带来沉痛的历史教训启发了动植物检疫,同时也推动了动植物检疫的发展。早在14世纪中叶,威尼斯共和国为防止正在欧洲流行的黑死病等疫病的传入,对申请入境的外来船舶和人员实行进港前滞留锚地隔离40d的预防措施,期间未发现人员染病,方允许船舶进港和人员上岸。这种防范人类疫病的强制性隔离措施,对阻止疫病的传播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迅速被普遍采用,逐渐发展成为“检疫”(Quarantine)一词。这种强制性防范措施,进一步启迪人类,将之运用到阻止动植物疫情疫病的传播。17世纪以来,尤其是19世纪中后期,世界上发生一系列重大动植物病虫害疫情,为阻止危险性病虫害的传入,各国相继纷纷采取针对性措施,制定相关法令,逐渐出现了动物检疫和植物检疫概念。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动植物检疫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疫病的传入、扩散,确保对其进行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包括法制管理、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它在世界经济贸易活动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体现在它最大限度阻止和延缓疫情的传播蔓延,保护农产品的生产安全,从而促进农产品贸易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体现在它可以在SPS协定基础上合理使用非关税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社会经济的发展赋予动植物检疫新的历史使命和特殊地位。随着经济一体化,动植物检疫已经成为关税、非关税壁垒取消之后,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最容易动用的、使用最多的“合理”手段,动植物检疫将作为调控国外农产品进境和影响贸易的重要手段。三、,是一个国家为了国家安全、人体健康、动植物健康、生态环境、产品质量、防止欺诈等采取一系列技术性措施。它包括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检验检疫系统,包装、标签,信息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的表现形式貌似合理,但最难对付,已成为当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实施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技术壁垒虽是基于保护国家的基本安全、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等合法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被直接或间接地对工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