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茶文化基础知识培训课程.doc

格式:doc   大小:41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茶文化基础知识培训课程.doc

上传人:n22x33 2019/2/4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茶文化基础知识培训课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何谓茶文化:茶文化有广义和下一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指其“精神财富”部分。(《中国茶文化》作者王玲教授曾在此书中就强调指出:“研究茶文化,不是研究茶的生长、培植、制作、化学成分、药学原理、卫生保健作用等自然现象,这是自然科学家的工作。也不是简单的把茶叶学加上茶叶考古和茶的发展史。我们的任务是,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茶经”的作者及其内容是什么?唐代集茶文化之大成者是陆羽和他的名著《茶经》。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又字季疵,自称桑苎翁。又号竟陵子。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市),唐至德元年(756年)时年24岁的陆羽,为避安史之乱背井离乡,流落江南,最后定居浙江湖州,研究茶事,积十年心得,撰写《茶经》一书,十年后又补充修订,于唐建中元年(780年)刻印问世。《茶经》共7000多字,分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等共十章。对唐代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是世界上第一步最完备的综合性茶学著作,对中国茶叶生产和饮茶风气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唐代是中国饮茶史上和茶文化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是中国文化的成熟时期,是茶文化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中国是茶的故乡,关于茶文化的起源必须从茶叶谈起,而茶叶是茶树的幼芽嫩叶,故谈茶又得从茶树谈起。茶树的起源:茶树是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在植物分类系统中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科,山茶属。全世界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380多种,我国就有15属260多种。大多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一带,可见茶树的原产地是我国西南地区。所以《茶经》中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野生的茶树是高大的乔木,有十尺之高,如今在云南省勐海县的大黑山原始森林中,有一株1700年前的野生大茶树,,,,至今仍然枝叶繁茂,被人们称为茶树王。附近还有9株高度在16至20米的大茶树。在云南省思茅地区的镇原县和平乡千家寨还发现有几千亩野生茶树群落。除了在云南、贵州、广东、桂州等省外,在湖南、江西、福建及海南等10个省份198处地方都发现了野生大茶树。生长在西南地区多雨炎热地带的野生茶树多是树冠高大、叶大如掌的乔木型大叶种,在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纬度和气候的变化,在一些比较寒冷地区,逐渐演变成比较耐旱、耐寒、耐阴、树冠矮小、树叶较小的灌木型中小叶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的茶树多属此种。处于两者之间的为半乔木型大中叶树种,其树干可达数米高,采摘需用梯子,现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种植的茶树就是此种。西南地区由于海拔高度不同,气候复杂,各种类型的茶树可同时存在。作为饮料的茶叶是采摘茶树芽叶制成的,由于茶树芽叶内各种物质含量比例不同,适宜制成不同的茶叶。如乔木型和半乔木型适宜制作红茶,灌木型适宜制作绿茶,也有两者都有的。还有一些树种,如安溪铁观音、武夷水仙、黄金桂等适合乌龙茶制作。茶叶的种类所有的茶叶可分为两大类,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基本茶类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再加工茶类包括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保健茶。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茶叶,占世界绿茶贸易总量的70%,绿茶的基本特征是叶绿汤清(或者说汤清色淡),加工工艺是鲜叶采摘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