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茶文化基础知识
茶的历史和茶艺的起源
一、中国起源说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之为“茶的祖国”中国人饮茶的历史
可以远溯到神农时代。神农本草记载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
而解之”。
“甘露大师”
宋代点茶法
蒸压成饼(蒸青绿茶 龙团凤饼)
1、研茶末
2、煎水候汤(不加盐和茶末)
3、茶末入栈(黑色釉质)
4、少入沸水
5、调膏(视茶盏大小、茶末的多少调成浓膏状、以粘稠为度)
6、点茶(执壶往茶盏点水,用茶筅旋转打击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泡沫),称之为“运筅”或“击拂”)
实际操作过程中,注水和击拂同时进行
点茶技巧:
1、注意调膏 2、有节奏的地注水
3、茶筅击拂视情而有轻重缓急的运用
高明的点茶能手,被称之为“三昧手”
历 程
秦汉时期煎茶:加葱、姜等
陆羽煎茶:加盐
点茶法:不加其他东西
宋代文人四雅事
斗 茶 焚 香
挂 画 插 花
斗茶的标准
1、茶汤贵白
2、水痕出现越晚越好
明清时期
饮茶方式:泡茶法
朱元璋 罢龙团凤饼
《野获编补遗》记载:“至洪武二十四年
九日,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芽
茶以进。” 散茶清饮法诞生沿用至今
六大类茶叶出现的顺序
1、绿茶:唐朝初期(蒸青绿茶)
2、黄茶:约公元1570年前后形成明代隆庆年间
3、黑茶:明末清初,16世纪末
4、红茶:16世纪末与17世纪初之间
(福建武夷山首创小种红茶)
5、白茶:陈椽《茶叶通史》,在19世纪50-60年代
创制清嘉庆元年,“福鼎菜茶”的壮芽为原料制成银针
咸丰七年,福鼎选育出大白茶茶树良种
光绪十一年,以大白茶芽制银针,称白毫银针
6、青茶:咸丰年间
陈椽《茶叶分类理论与实践》:明朝创制炒青绿茶、黄茶、黑茶、红茶
清朝创制白茶、青茶
四、衰落阶段
(1840年鸦片战争)清中后期至解放前,社会动荡。
茶叶发展受到致命破坏和打击,处于衰落阶段。
到解放后七八十年代开始逐渐恢复
“茶艺”的由来
最早出现于七十年代台湾
1、七十年代台湾出现茶文化复兴浪潮,大陆2000后出现茶文化复兴浪潮。
2、1978年,台湾民俗学会理事长娄子框教
授最早提出使用“茶艺”,成立了“台北
市茶艺协会”
3、1982年成立“中国茶艺协会”
4、茶艺被广泛接受,1988年传播至大陆
中国用“茶艺”一词的缘由
一、中国茶艺 为何不用“茶道”
1、“道”过于严肃。中国人对待“道”字十分庄肃,不易向民众推广。
2、日本专用于前,避免引起误会于混淆。
二、日本茶道
日本文化背景,茶道倾向和关注于礼仪,对茶的品质反而不太看重。
三、韩国茶礼
1、阴历的每月初一、十五、节日和祖先生日时,在白天举行的简单祭祀
2、“贡人、贡神、贡佛”
3、韩国茶艺=中国古代饮茶习俗
+禅宗文化+儒、道的伦理道德
+韩国传统礼节
茶艺的定义
新词,无统一标准
茶艺专家季野先生:
茶艺是以茶为主体,将艺术溶于生活以丰富生活的一种人文主张,其目的在于生活而不在于茶。
范增平先生《台湾茶文化论》:
茶艺包括两方面,科学的和人文的,也就是:一、技艺,科学地泡好一壶茶的技术。二、艺术,美妙地品享一杯茶的方式。
中国茶艺之美属于心灵美,欣赏茶艺之美,是要把自我投入整个过程中来观察体验。
台湾茶艺专家蔡荣章先生:
茶艺是指品饮的艺术而言。讲究茶叶的品质、冲泡的技艺、茶具的玩赏、品
茗的环境以及人际间的关系,广泛而深入到茶艺的境界。
广义: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有
关茶叶的原理、原则,以达到物 质和精神全面满足
的学问。
狭义: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
茶艺的分类
一、以人为主体
1、宫廷茶艺: 场面宏大,等级森严,茶具奢华,礼仪繁琐,浓重的政治教化意味。
2、文士茶艺:茶具精巧典雅,品茗时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