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小学所有古诗词.doc

格式:doc   大小:130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所有古诗词.doc

上传人:一花一世 2019/2/4 文件大小:1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所有古诗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十一、爱国篇《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戈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古体诗大风歌汉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注释]①兮:语气词。②海内:四海之内,指中国。③安得:怎么得到。[解说]秦灭亡后,刘邦在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建立了汉朝。有一次,他回到故乡沛县(在今江苏),在宴会上乘兴演唱了这首歌。歌中既表达了他平定天下的喜悦心情,也表达了他愿得猛士守卫四方、永保天下太平的愿望。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当时安史叛军攻占长安,诗人被困城内。②国:国都。国破:指长安被攻占。③感时:感慨时事。花溅泪:看到花令人掉泪。④恨别:为离别而伤感。诗人当时与家人分别。鸟惊心:飞鸟掠过也令人心惊。⑤烽火:古代边塞发生战争时以烽火报警,这里指战争。⑥家书:家信。抵:值。⑦搔:用手指轻抓。⑧浑欲:简直要。不胜:承受不住。簪:绾头发的簪子。古代男子留长发,也要用簪子。[解说]在安史叛乱中,叛军攻陷了首都长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诗人在长安城内忧虑国家命运,惦念家人的下落,哪怕是春天的花香鸟语,也只能引起诗人的伤感悲哀。忧愁使诗人日见衰老,白发掉得更多了。【赏析】至德元年(756)8月,杜甫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莫卜,诗人家国之痛更加浓烈,便在第二年(757)暮春写下了这首触景生情的五言律诗。首联写望中所见,极概括,极沉痛。国家残破,河山尚存,只是江山换了主人。暮春时节,长安城中草木丛生,可见的人烟稀少,一片荒凉。诗人睹物伤怀,伤国之情油然而生,萧条悲凉。正如吴见思《杜诗论文》中写道:“杜诗有点一字而神理俱出者,如国破山河在,在字则兴废可悲;成春草木深,深字则荟蔚满目矣。”颔联写花写鸟,紧扣诗题,借此来表达了诗人那种伤乱思家的感慨。因感叹时事,见悦目的花朵反而流泪;因深恨离别,听到悦耳的鸟声反而惊心。诗人感触异常。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足以见得诗人内心的忧伤。在此诗人运用了反衬手法,将悲情寓于美景之中,使悲欲悲,甚为绝妙,乃被千古传诵。颈联写战争时间之长,家书的难得可贵。诗人那种忧时伤别的情感表现得更为深沉和具体。“烽火”句承“感时”句,“家书”句承“恨别”句,不仅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而且情感也一泻而下。尾联将伤国忧时思家的情怀用具体的细节体现了出来。头上白发本来稀少,不断搔抓,就更少了。差不多连发簪也戴不住了。本诗以“不胜簪”作结,使人感到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挚感人。这首五律,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水乳难分。景物的形象,蕴含着诗人的情感;诗人的感情,又诉诸在景物形象的描绘中,具有极强烈的感人力量。塞下曲[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作者简介]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注释]: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没有月光。(chán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逃走。àng:率领。:轻装快速的骑兵。:追赶。[简析]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作者简介]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唐代诗人。[注释] :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