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压疮的防治及护理综述协和医院段秋艳【摘要】目的:综述压疮的防治及护理,为提高临床治疗压疮效果、减少病人的痛苦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采用压疮、防治、护理等关键词,检索近5年压疮防治及护理相关文献,从压疮形成的机理、形成原因、评估及分期、防治、护理等方面对压疮的防治及护理措施进行综述。结果:减轻局部长期受压是最直接的压疮护理方法,皮肤风险评估在护理压疮预防中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结论:预防比治疗压疮更加重要;对压疮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减少感染发生,促进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复。【关键词】压疮防治护理压疮是由压力所引起的组织病变,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阻滞,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及皮下组织所需的营养,局部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溃烂及组织坏死[1]。长期以来,压疮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一旦发生压疮,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病情,延长病程,严重者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为了更好地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解决压疮防治问题,有效实施护理,本文从压疮的机理、压疮形成的原因、评估及分期、防治及护理等方面,综述如下。1压疮形成的机理临床医学认为,压疮是骨突部位的软组织在长时间受压情况下出现的局部损害。发生压疮的人群主要是长期卧床患者,如昏迷者、手术后恢复期者、大小便失禁者、瘫患者、高热者、身体消瘦者等。多发部位主要在骶尾部、股骨大转子、坐骨结节、足关节、踝关节等。压力经皮肤由浅入深扩散,呈圆锥递减分布,在深层多聚集于骨突部位。当受压软组织压力解除之后,组织持续充血,可因缺氧而致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大量渗出,组织细胞含水量增多,因而引发局部组织变性坏死,形成压疮[2]。Daniel发现肌肉和脂肪对压力的敏感性要高于皮肤,可最早出现变形坏死、萎缩、瘢痕化及感染的组织[3]。,长期卧床患者是发生压疮的主要人群,患者不能随意翻身,卧床时间长,骨隆凸处部位的皮肤经常受到身体挤压,不利于血液循环,因此极易诱发压疮。同时,神经损伤的患者也是发生压疮高危人群之一,因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而影响了神经对皮肤营养的功能,使得患者易发生皮肤损伤、坏死及溃疡。另外,压疮患者大多存在全身营养障碍,如年老体弱、营养不良、恶液质、外伤、骨折、长期发热等,会引起能量摄入障碍,负氮平衡、蛋白质合成减少均容易发生压疮。临床研究表明,皮肤组织破溃后继发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埃希氏杆菌、硝酸盐阳性杆菌、异变形杆菌等常见致病菌,也可诱发压疮;呕吐、腹泻、利尿剂致全身脱水、皮肤干燥、弹性差,容易发生压疮;分泌物及排泄物的刺激等,也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3]。、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作用导致某部位皮肤与硬物相接触,接触部位软组织受压,造成皮肤压迫性缺血及组胺释放而致皮肤发红、溃烂。,即可使人体组织发生坏死[4],,可引起不可逆的细胞变性[5]。据Gossens报道,剪切力作用于皮肤深层,可引起组织相对移位,切断较大区域的供血,它比垂直方向压力的危害性更大[6]。例如仰卧患者抬高床头或坐轮椅患者身体前移时,均能在骶尾和坐骨结节部位产生较大的剪切力;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