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常见逻辑谬误其实逻辑学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神秘和阳春白雪,我们日常生活中对话以及在论坛上发言都在遵循语法、文法的逻辑严谨,但是有时也会出一些笑话。为了给无暇深究逻辑学原理的网友一个在论坛上发言更加简洁、有理、有力的速成办法,现将常见逻辑谬误单独发帖如下: 谬误是指人们在思维和语言表达中所产生的一切逻辑错误。谬误可以分为两大类:形式谬误与非形式谬误(概念谬误)。形式谬误是指那种由于违反形式逻辑的规则而产生的逻辑形式不正确的各种谬误,如:同语反复、循环定义、概念不当并列、偷换概念、转移论题、自相矛盾、两不可、以偏盖全、循环论证、倒置因果等。非形式谬误是从形式上看是符合逻辑的,但因为其中因知识水平、常识、概念定义等错误而得出谬误的结论,如:词语歧义、语句歧义、诉诸无知、诉诸武断、诉诸怜悯、诉诸感情、人身攻击、诉诸权威、因人纳言、因人废言等。(一)形式谬误 1、同语反复同语反复和循环定义一样违反了定义的一条规则,即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具体地说,同语反复是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例如: -乐观主义者就是乐观地对待生活的人。 2、循环定义循环定义是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例如: -如果把"奇数"定义为"偶数加1",那么,偶数是奇数加1得到的数。-如果把丈夫定义为妻子的爱人,那么,妻子就是丈夫的爱人。在这个定义中,定义"丈夫"必须用"妻子"这个概念,而定义"妻子"则必须用"丈夫"这个概念,因此,这个定义等于什么也没有说明。复习题-甲问:什么是生命? 乙回答: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甲又问:什么是有机体? 乙回答: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以下那项与上述对话最为类似: ①甲:什么是真理? 乙:真理是符合实际的认识。甲:什么是认识? 乙:认识是人脑对外界的反应②甲:什么是逻辑学? 乙: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规律的科学。甲:什么是思维形式结构规律? 乙: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是逻辑规律。③甲:什么是家庭? 乙: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羊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群体。甲:什么是社会群体? 乙:社会群体是一定社会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单位。④甲:什么是命题? 乙:命题是用语句表达的判断。甲:什么是判断? 乙:判断是对事物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⑤甲:什么是人? 乙:人是有思想的动物。甲:什么是动物? 乙:动物是生物的一部分。[解题分析]正确答案:②。因为此选项与题干都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 3、概念不当并列在连续划分中,每次划分得到的概念属于同一层次,不同次划分得到的概念属于不同层次。一般地说,对概念分类的标准不一致,把不同层次的概念,或把具有交叉或属种关系的概念并列使用,称为"概念不当并列"。复习题-我最爱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英国的、法国的、古典的,我都爱读。上述陈述在逻辑上犯了哪项错误? ①划分外国文学作品的标准混乱,前者的按国别的,后者的按时代的。②外国文学作品,没有分是诗歌、小说还是戏剧等。③没有说最喜好什么。④没有说是外文原版还是翻译本。⑤在"古典的"后面,没有紧接着指出"现代的"。[解题分析]正确答案:①。①指出了题干对外国文学作品分类中犯的逻辑错误是标准不一致。②指出的是如何分类好,不是题干的逻辑错误;③和④明显不合适。选⑤不妥,尽管按照⑤所建议的加上"现代的"之后,挺象我们平常说话的方式,表示我没有任何偏好,只要是外国文学作品,我都爱读。 4、偷换概念在同一思维中如果没有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就会犯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例如: -司马光夫人说:"我要去看花灯" 司马光说:"家中这么多灯,何必去看?" 司马光夫人说:"我要去看游人" 司马光说:"家中这么多人,何必出去看?" 复》是鲁迅的著作,因此,《狂人日记》不是一天能读完的。下列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上述推理的逻辑错误? ①偷换概念。②自相矛盾。③以偏概全。④倒置因果。⑤循环论证。[解题分析]正确答案:①。题干中的推理两次提到"著作",前一个指鲁迅著作的总体,第二个指一部具体的著作《狂人日记》,前后概念不一致,为偷换概念。②、④、E显然不合适。选③也不妥,因为"以偏概全"类的错误是从个体或部分的特性出发,推广到全体时所犯的推理错误。也许是因为中文表达上有这种特点,很容易出偷换概念的题目。再出一道复习题-商家为了推销商品,经常以"买一赠一"的广告招徕顾客。以下哪项最能说明这种推销方式的实质? ①商家最喜欢这种推销方式。②顾客最喜欢这种推销方式。③这是一种亏本的推销方式。④这是一种耐用商品的推销方式。⑤这是一种以偷换概念的方法推销商品的手段。[解题分析]正确答案:⑤。本题涉及到了"偷换概念"这样的概念。"买一赠一"有两种情况:一是"买"一件某商品,"赠"一件价值低一些的商品;另一种是"买"一件某商品,"赠"一件同样的商品。通常,"买一赠一"是指第一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