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压密注浆施工工艺.docx

格式:docx   大小:32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压密注浆施工工艺.docx

上传人:wz_198613 2019/2/11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压密注浆施工工艺.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施工工艺施工流程图施工方法放桩位线根据业主单位提供控制点,利用经纬仪、钢卷尺进行桩位定位放样,并请监理方进行复核。桩位中心点处用红漆做出三角标志,以标志为圆心,从各轴线引出桩位线,允许偏差为2cm。打孔根据已测放的点位,振动打孔机械就位,注浆管第一节端部入土前加注浆头,,上留100mm,接入第二根钻杆,依次压入地层中至设计深度,下注浆管时,应保持垂直,偏差不大于1%。浆液拌制利用砂浆搅拌机拌制浆液,严格按照设计认可的配合比拌制水泥浆,浆液所有材料必须经过计量,浆液必须经过搅拌机充分搅拌均匀后(不少于3min)才能开始压住,并应在搅拌过程中不停顿缓慢搅拌,搅拌时间应不小于浆液初凝时间。注浆注浆前应全面检查注浆设备与材料,包括注浆泵,拌浆储浆系统,高压压浆管,压力表等,注意正式注浆后勿随意中断,力求连续作业,以保证成桩质量。注浆采用自下而上的施工要求点多量少。-,浆液流速为0-45l/min。压浆提升:采用SYB50型挤压式压浆泵进行注浆,按设计注浆压力和注浆量自下而上压浆提升,。跳孔注浆:先施工1、3、5、7、9号孔,再施工2、4、6、8、10号孔,以此类推跳孔注浆施工。压密注浆采用注浆量与注浆压力双控原则,以注浆量为主,压力为辅。当注浆量达到设计要求,终止注浆;当压力表的压力骤然上升,超过设计压力,终止注浆,如注浆压力达不到80%,应重新钻孔注浆;当浆液出注浆管返至地面,终止压浆。清洗压浆提升至设计标高,结束压浆,并将压浆管提出地面,清洗管路,进行下一个孔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案浆液无法压出首先检查整个压浆系统,判断是否有堵塞情况,经检查无误后,可适当增加注浆压力,还是无法压出浆液时,一般为注浆管堵塞,应重新在附近位置进行补钻孔。地面大量冒浆如注浆途中发生地面大量冒浆现象应立即停止注浆。如应注浆孔封闭欠佳,可待浆液凝固后重复注浆,如是地层灌注不进,可停止注浆。质量标准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主控项目1水泥设计要求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抽样送检2粉煤灰:细度烧失量不粗于同时使用的水泥试验室试验<3%3水玻璃:~±100mm量测注浆管长度一般项目 1各种注浆材料称量误差<3%抽查2注浆孔位±20mm用钢尺量3注浆压力(与设计参数比)±10%检查压力表读数质量保证体系与措施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项目经理部人员职责见本工程《基坑围护结构施工组织设计》。质量保证措施资料控制依据设计图、设计技术交底文件的工程控制点进行复测,当发现问题时,与设计人员协商处理,形成记录;工程准备阶段,对图纸进行全面审核,与设计师形成会审纪要;指定专人管理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并公布有效的文件清单;对施工班组进行工程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审核工程物资的技术标准。测量控制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进行。测量人员全部持证上岗。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所有测量作业完成后,测量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请质检工程师和分项责任工程师核验,最后向监理报验。自检时,对作业成果进行全数检查。核验时,要重点检查轴线间距、纵横轴线交角以及工程重点部位,保证几何关系正确。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工程施工所启用的测量仪器必须经过市统一计量部门强制年检合格,具有检定合格证书,校准的仪器要有校准记录。测量的基准控制点和水准控制点要设置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区域并严加保护,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引测。原材料和半成品控制工程施工所需物资的供应商要按照《供应商评定程序》和《物资采购控制程序》文件的要求,进行资格评审,并在合格供应商中择优选择供应商。对混凝土厂家和钢筋生产厂家报监理或业主审批认可,并组织现场考察,确保进场的物资质量合格。对材料、半成品进行标识,分开堆放,防止现场错用。对已进场原材料委托试验验证,未经检验和已经检验为不合格的材料、半成品,不得投入使用,保证只有合格材料投入工程使用。严格按设计要求采购P·。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出厂超过3个月时,应进行复验,超过3个月视为过期水泥。压密注浆质量保证措施注浆用水是可饮用的自来水、河水、井水及其他清洁水,不宜采用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工业废水;。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出厂超过3个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