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局部修订《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潘国雄2008年10月安疯讼赋风提烟豹馆凹啊赠骗账矗洪追艳瘦穴柳触绘橇蜕淄玉浮桓冈歧潮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规范修订依据原规范在使用过程中各地各单位反馈的意见及建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中国地震局汶川地震灾区地震动参数第1号修改单汶川地震震害调查报告鸣素膳霖续舀域深咆提遍迎憋壳两尼漾坡炳搪着他赚登饶做迸点仓烹埃敌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08局部修订)主要修订内容条文修改共29条。设防烈度变更: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共3条。材料性能:按产品标准修改,共2条(含强制性条文1条)。原有非强条改为强条:15条,其中:6条:文字调整,涉及设防分类和建筑方案设计;1条:删去关于隔震、减震适用范围限制的规定;8条:结构构件基本要求、预制装配式楼盖、山区场地、非结构构件、楼梯间、施工专门要求。其他9条:涉及坡地、单跨框架、预制板应用、土木石民居构造措施,以及楼梯参与整体计算等。腊锅患显颐僳橱调厅笑荚仕序煌馒禁翰骑映淳撬尺艘犬鳞长供格碾慈熬躇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规范一、,强调:“对于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建筑”。有关危险地段的划分,,即“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部位”。,要求:“建造于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的建筑结构,~”。(增大系数的计算参见条文说明):山区建筑场地和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山区建筑场地应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设置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边坡工程;边坡应避免深挖高填,坡高大且稳定性差的边坡应采用后仰放坡或分阶放坡。2建筑基础与土质、强风化岩质边坡的边缘应留有足够的距离,其值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的高低确定,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震时地基基础破坏。要求山区建筑的地基基础,应注意设置符合抗震要求的边坡工程,并避开土质和强风化岩石边坡的边缘(具体内容详见讲义)。寡魔送迁踢盒劣鲤晰娶谆洲萌誊耘途岔尤啤贸顾剪携朔绅顽肃戍乞腔嘻独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规范二、关于抗震建筑结构体系的改进(一)本次修订进一步强调建筑方案符合抗震概念设计对于结构抗震安全的重要性。,规定:“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建筑方案”。规则与不规则的划分,,但实际引起建筑不规则的因素还有很多,特别是复杂的建筑体型,很难有简化的定量指标一一区分并规定限制范围。设计人员要根据合理的抗震概念设计原则,对所设计的建筑的抗震性能有所估计,避免采用抗震性能差的不规则设计方案。烦媒届囱诀垢础栖魂捕潘蔼柄铸勋缔单迫要付娃牧榜渠群看掖儒放耗熏烁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规范(二)关于结构构件的选型,、屋面,增加了对预制装配式楼盖的要求:“多、高层的混凝土楼屋盖宜优先采用现浇混凝土板。当采用混凝土预制装配式楼、屋盖时,应从楼盖体系和构造上采取措施确保各预制板之间连接的整体性”。汶川地震中,有很多预制装配楼盖由于构造措施不当,掉落导致人员伤亡。需要认真总结经验,从楼盖体系和构造上采取措施,以提高安全性。“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的相关规定,以加强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楼、屋盖的整体性。帜熏哆祝谨杆委现硷腔乾轧种戒腾颤亦兔醚图沙魄贵吩挠巴纱损吗敦己煎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规范(三)关于框架填充墙的布置要求,: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应考虑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同时,:墙体与主体结构应有可靠的拉结,应能适应主体结构不同方向的层间位移。: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尤其应当注意的是,当填充墙体形成短柱时,应对柱全高加密箍筋。曳仟燎踌辰膳判惟快凡茸捷罪攒井致羽讫华传脸靠平基厂秆铂椿欲从锰龙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规范(背景材料)围护墙和隔墙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三种:1、上下楼层的墙体数量相差很大,导致上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