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年月日》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年月日》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xgs758698 2019/2/16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年月日》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年月日》课标分析本单元的教学起点是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了时、分、秒的相关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时常在学生的身边环绕,并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中,可以说学生已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定的时间观念。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明确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本单元的知识点较多,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并不是通过纸上谈兵就能得到的,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它是在学生不断的应用、不断的体验中建立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块知识,教材在安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由于年、月、日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三者中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时间单位“日”是最容易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的。但让学生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却需要借助一定的想像力。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如一些有意义的日子: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日、北京申奥成功之日、3月12日植树节、六一儿(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2)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足够的时空中建构知识。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的,但是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较之时、分、秒却显得更加复杂。虽然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但是依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三年级的学生还是缺乏对年、月、日的清晰认识和数学化的思考过程。如:学生虽然知道一到过年就是又长了一岁,但对于一年到底有多长是个模糊概念;他们虽然知道4月份过了就是5月份,可对一月到底有多长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他们知道上午时间加下午时间就是一天,但对用24记时却是陌生的操作。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人教版教材内容的设计关注了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如:在观察年历月历有序得出“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有几天?”→“一年有几天”?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探索性的学****活动,让学生自主解答这些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当然,思维的有序不等同于知识发现的有序,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起点。《年月日》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年月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学生在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的。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生的生活和学****内容之中,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已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经验。然而教材中只简单介绍了年、月、日的知识,没有说明年、月、日产生的过程以及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由来,学生不容易记住这些知识,也不知道为什么,更不知道问为什么。教材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的需要。因此,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主要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一些活动来让学生学****年、月、日相关的知识,从而学****有用的数学;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通过学生的汇报、展示、交流、验证、推理等过程,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中共同推进学****过程。【教学目标】,学生认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