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社会心理学导论*第四章态度与态度变化*内容提要什么是态度1态度的测量2态度和行为3态度的改变4偏见5*态度的概念个体对待他人或事物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及反应方式,包括认知、情感、意向三个方面。通常表现在信念,感觉及行为倾向中(Olson&Zanna,1993)态度是主体对客体(他人或事物)的一种反应倾向,它对主体即将采取的行为具有指导性和动力性的影响。*态度的概念态度的内涵态度与性格的关系性格:character是个体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态度不是行为,而是行为倾向是人的内部心理结构,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当态度对象出现在面前时,个体就会表现出相应的行为。态度说出来就是意见,做出来就是行为。*&:态度三要素说可测的独立变量媒介变量情感:对态度对象的内心体验刺激(态度对象)态度认知:规定了态度的对象个人、事件、组织行为倾向: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社会问题、社会群体1、认知和情感是反应中情境规定的主要因素2、动机是态度的内部力量态度的概念*态度的概念态度的三个因素1认知(Cognition)因素:认知是指态度主体对对象的知觉、理解、信念和评价。2情感(Affection)因素:情感指的是主体对于对象的情感体验。3行为倾向(Behavior)因素:行为倾向是指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所决定的对于态度对象意欲表现出来的行为。*态度的概念认知因素是基础;情感因素对态度具有调节作用;意向因素具有外显性,它制约了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行为方向,所以我们可以测量它,并进而推测到认知和情感因素。态度构成要素的关系认知情感意向独立程度高占主导地位,比认知更能影响行为外显易测量*态度的意向影响行为购物单1购物单21听发酵粉2块面包、、,美国心理学家海尔对于速溶咖啡进行了一项研究。*这张购物单被分别出示给两组主妇去看,评判开出菜单的购物者是个什么样的人。结果看了购物单甲的主妇认为:该购物者是一个懒惰的,生活没有计划的人(48%),一个挥霍浪费的人(12%),她不是一个好主妇(10%)。看了购物单乙的主妇没有人将购物者指责为挥霍浪费者和坏主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