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蒙养生活.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蒙养生活.doc

上传人:镜花流水 2019/2/17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蒙养生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蒙养生活——浅谈《石涛画语录》中“蒙养”和“生活”关键词:石涛、《画语录》、蒙养、生活、蒙养生活石涛在《画语录》中提出“蒙养”和“生活”一对概念,这对概念虽然是从中国古代语言中承继而来的,但却赋予了新的意义。对这对概念的重要性,石涛的研究者们从来没有怀疑过,但具体的解读却有相当大的意见分歧,因为这对概念和《画语录》中的“尊受”、“资任”、“一画”、“无法”等概念一样,含义隐晦而复杂,它是石涛画学研究中的一大难点。“蒙养”与“生活”这对概念有时联合起来用,称“蒙养生活”“蒙养生活之理”“蒙养生活之权”,体现了“一画”论“以一治万,以万治一”或“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治一”的思想。有时单独运用,“蒙养”与“生活”又各有不同的内涵。从总的情况来看,在分开来使用时,石涛把“蒙养”用来对应绘画中用墨的功能,把“生活”用来对应用笔的功能。“蒙养”与“生活”都涉及审美对象的本质、形貌特征和绘画中笔墨的功能两方面的内容,可见,“蒙养生活”是论述自然造化与绘画创作关系的一对概念。关于蒙养石涛的蒙养概念来自于《周易》的蒙卦,蒙卦彖辞云:“蒙以养正,圣功也。”这是石涛蒙养一语的最早语源。蒙养一语先秦不见,汉以后典籍中渐渐多了起来,王弼《周易注》:“以蒙养正,以明夷莅众。”后人认为蒙养体现了《周易》的根本精神,如清伊光坦上表雍正云:“请崇圣学,《易》端蒙养,《礼》正师教,《书》述逊敏,《诗》颂辑熙。”这里就以蒙养作为《周易》的核心精神。“蒙养”在《画语录》中基本上是指客观审美对象(山川万物)以及绘画形象的“内在生命力”或“内在精神”或“内在美”。石涛在《资任章第十八》中说:“且天之任于山无穷:山之得体也以位,山之荐灵也以神,山之变幻也以化,山之蒙养也以仁,山之纵横也以动,山之潜伏也以静,山之拱揖也以礼,山之纡徐也以和,山之环聚也以谨,山之虚灵也以智,山之纯秀也以文,山之蹲跳也以武,山之峻厉也以险,山之逼汉也以高,山之浑厚也以洪,山之浅近也以小。”(《资任章第十八》)从石涛关于山的神情意味的论述中,我们对“蒙养”这一概念的理解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至少可以得出三点结论:第一,“蒙养”在这一段文字中指的是山的可能有的表现力或神情意味或内在意义或内在精神。第二,“蒙养”是客观审美对象(且不说视觉艺术形象)与人类的生活、精神相联中存在的。第三,作为山的“神情意味”、“内在意义”、“内在精神”或内在“生命力”的蒙养,是山本身的形象客观地存在的,并不是人们可以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可以从外边随便加到山的形象上去的。也就是说石涛多说的:“此山自任而任也,不能迁山之任而任也。”(《资任章第十八》)在这段文字中,石涛把“蒙养”与“仁”联系在一起,认为“山之蒙养也以仁”、“山之拱揖也以礼”。从把“山之蒙养”与“仁”联系起来以及把“山之拱揖”与“礼”联系起来这一点来看,可知石涛是把“山之蒙养”、“山之拱揖”与社会中人的生活、精神品质、精神面貌联系起来看“蒙养”的。显然,石涛继承了中国古典美学从先秦开始的关于自然美的“比德说”。根据“比德说”,我认为,“蒙养”在石涛《画语录》中是指作为审美对象的天地万物的内在精神、内在美,这种内在精神、内在美是同人类自己的内在精神、内在美相比较、相联系而存在的。人如果缺乏内在精神、内在美,他们便没有生命力。同样的,大自然中的任何自然形象没有内在精神、内在美,也就没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