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演讲红军古蔺叙永七彩诗话古蔺浪漫风情箭竹——古蔺县箭竹苗族乡简介古蔺县箭竹苗族乡位于古蔺西部,西与叙永震东乡连界,东与德耀镇接壤,北与叙永县麻城、县内双沙、古蔺镇为邻,南与大寨苗族乡相接,幅员面积126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箭竹坪,距城西26公里,在叙蔺路中段的最高处,海拔1100米,是古蔺通往叙永、泸州必经之要隘,素有“古蔺西大门”之称。境内大山纵横,群峰并峙,绵延起伏,深沟狭谷,是古蔺、永宁、双沙等三条河的发源地之一。草地面积多、宜林宜牧,春暖夏凉,冬有白雪,是人们休闲和避暑的理想地方。气候属云贵高原气候,主产玉米、水稻、洋芋等多种农作物,是烤烟基地乡之一。经济收入以烤烟、畜牧业、劳务输出、煤炭为主。地下资源丰富,有铜、铁、高铝土、方解石、大理石、硫铁矿等。是古叙煤田西段,优质无烟白煤畅销江、浙和县内外,储量在亿吨以上,是城乡居民的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全乡辖8个村,54个组,耕地面积1133分顷,森林4000公顷。全乡3554户,15209人。其中少数民族907户,3150人。乡党委、政府提出“农业稳乡、劳畜富乡、工业强乡、科技兴乡,旅游活乡”的发展战略,全乡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正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箭竹苗族乡旅游资源丰富,南有与叙永正东相隔的泸州市风景名胜——大黑洞风景区,中部有海拔高1448米的大山山峰,北有簸阳岩高米,可俯瞰周围乡镇。境内山峦叠翠、群峰并峙、绵延起伏、林海苍苍,山间溪泉流淌,境色清幽。箭竹苗族乡民族风情浓厚,是古蔺县三苗族乡之一,优秀的苗族文化,孕育多姿多彩的苗乡,一年一度的正月踩山节、七月苗家风情节是苗族的盛大节日,传统苗族节日文化和经典苗家文化不仅体现出苗族同胞的文明和古朴,还体现出这支民族的坚强和朴实。箭竹苗族乡党委和政府多年来一直重视苗乡教育的发展,重投入、重管理、重成效,近年来,全乡教育面貌巨变,教育质量得到提升,全乡围绕构建和谐苗乡特色教育坚持不懈走办特色教育之路;全乡现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完小1所,片区小学2所,民办幼儿园2所;现有在校中小学学生1685人,在职专任教师93人。小学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为%,小学毕业率100%,15周岁完成率为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初中年辍学率为%,初中毕业班学生毕业率为10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全乡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于XX年被泸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义务教育示范乡镇”。山水古蔺郎酒故乡“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诗句,曾唤起了多少人对红军长征历史、赤水河奇山秀水、美酒飘香的无限遐想,编织了多少渗透着红军与古蔺人民鱼水情结的故事传说。中国郎酒又带着我们领略和回味这片以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纪念地、黄荆老林风景区、火星山森林公园景区为代表的,历史与自然交相辉映,美酒飘香的山水。历史悠久古彝故地古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边缘,川、滇、黔交界地区大娄山西段北侧,赤水河中游北岸,属盆周山地低中山地貌类型区,幅员3182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山区县。古蔺境内居住有汉、苗、彝、羿人、仫佬、仡佬、回、侗、满、藏、傣、瑶、白、水、布衣、土家、哈尼、维吾尔、毛南19个民族,人口83万。古蔺交通便捷,距省会成都市440公里,距泸州市164公里;距重庆市389公里;距贵阳市340公里。古蔺历史悠久古蔺,古代属西南夷地,《西南彝志》称为柏雅妥洪。据古蔺县石屏乡野猫洞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期,古蔺境内已有人类活动。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说:“西南夷君长以什数据,夜郎最大;??其俗或土著,或移徙,在蜀之西。”西南夷地是指汉代对分布于今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和甘肃南部广大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两汉于其地置八郡进行管辖。秦属巴郡,汉属犍为郡。唐元和元年,唐在四川纳溪以南地区设置羁縻蔺州,属剑南道泸州都督府,古蔺当属羁縻蔺州地域。今天古蔺的文人墨客习称古蔺为蔺州。宋乾德三年废羁縻蔺州,古蔺属潼川府路泸州。元属四川行省永宁路。明洪武四年置永宁长官司,洪武六年改为永宁安抚司。洪武七年置永宁宣抚司,属四川行省。古蔺属永宁宣抚司。崇祯三年,改土归流废永宁宣抚司,置四川布政使司叙州府叙永军粮厅,古蔺属叙永军粮厅。清康熙二十六年,改置永宁县,古蔺地域属永宁县管辖。清光绪34年正月二十五日,永宁县治所从叙永迁至古蔺场宣统元年,改永宁县名为古蔺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解放,隶属川南行政区泸县专员公署。1952年古蔺县属四川省隆昌专员公署。1960年,古蔺县随泸州专区并入宜宾专区。1985年,省辖泸州市成立,古蔺县属泸州市。古蔺人文荟萃据史载,最初生活在古蔺这片土地上的是僰、濮、羿、苗等民族。东汉末年,贵州西北部彝族北上,向赤水河上游地区发展,史称彝族“址勒”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