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915年Walker和Klein建议将硒用于癌症的化学治疗。1949年Clayton和Bbaumann首次报告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硒能防止二甲基氨基苯对大鼠的致结肠癌作用,为硒与癌症的关系提供了依据。1951年科学家施瓦茨在研究肝坏死病因时发现硒具有保肝护肝的功效。1971年Rotruck的研究证明了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物质和维持酶活性的重要组成。1973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硒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硒是人体和动物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并建议:人体每天补充200微克的硒,可有效预防多种疾病。1980年我国证实克山病、大骨节病与地方性缺硒有关。在第二次国际硒大会上,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杨光圻教授宣布:用硒防治克山病取得成功!我国科学界“硒与克山病”的研究成果有力证明了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受到国外学者的高度重视。1982年中国在《营养学报》上首次公开披露:我国有72%地区属于缺硒或低硒地区,2/3的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硒摄入不足。198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国际“硒在生物学和医学中的应用”专题讨论会上,我国科学家获得国际生物无机化学家协会授予的“斯瓦茨(Schwarz)奖”。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荣获施瓦茨奖。这是对中国科学家证明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这一重大贡献的铭志。1983-1991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亚利桑那癌症中心"Clark教授对1312例癌症患者进行了长达数年大规模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每日补充200微克硒,癌症死亡率下降50%,总发病率下降了37%。此项研究被称为“硒防癌里程碑”。1985-1997年中国科学家对江苏启东县肝癌高发区13万居民进行补硒试验,结果显示:肝癌发病率下降了35%,有肝癌家族史者发病率下降了50%。1990年5月28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国立健康研究院首次发现,硒具有与胰岛素相似的作用,可调节体内胰岛素水平,改善糖尿病的症状。1997年,我国医学专家于树玉教授历经16年对肝癌高发地区研究证明:人体含硒水平越高,肝病、肝癌发病率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