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本章主要内容结构力学A(2)—:假定应力应变关系是线性的;荷载卸去后,结构无任何残余变形;应力达到材料的极限应力即认为结构将破坏;正常使用条件下弹性计算能给出足够准确的结果;以弹性极限作为设计依据的设计方法称弹性设计法。结构力学A(2)—结构的极限荷载2弹性设计法有一定的缺陷:对塑性材料的结构,特别是超静定结构,当最大应力达到屈服极限时,甚至某些截面进入屈服时,并没有耗尽全部承载能力;以个别截面的局部应力来衡量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不经济合理;安全系数k也不能反映整个结构的强度储备。(2)—结构的极限荷载3为弥补弹性设计法的不足,进一步挖掘结构的承载能力,给达到弹性极限的结构继续施加同样形式的荷载,直至结构破坏。结构所能够承担的最大荷载叫作极限荷载;结构即将达到破坏时的状态称作极限状态;按极限状态进行结构设计的方法称塑性设计法。结构的塑性分析弹性设计时的强度条件:塑性设计时的荷载条件:(2)—*ANSYSABAQUSMARCSeismoStructIDARC其它自编软件OpenSEESABAQUS理想弹塑性材料假设:OACBD在OA段线性,满足在C点卸载,满足在AB段应力达到屈服,材料进入塑性流动;加载时是弹塑性,卸载时是弹性。经历塑性变形后,应力~,(2)—结构的极限荷载9随着弯矩的增大,梁会经历一个由弹性阶段到弹塑性阶段最后达到塑性流动阶段的过程当截面达到弹性极限状态外力偶继续增大以后,截面上的应变分布仍与截面高度呈线性关系,即平截面假定仍然适用。但截面上的应力分布不再与截面高度保持线性关系。弹性阶段结束的标志是最外纤维某处应力达到屈服极限应力σs,此时的弯矩称屈服弯矩Ms。W弹性抗弯截面系数弹塑性阶段截面上既有塑性区又有弹性区(弹性核y0)。随弯矩增大,弹性核逐渐减小。(2)—结构的极限荷载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