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预应力弯梁偏位分析及处理张杨(中铁二十三局集团一公司山东日照276826)内容提要:本文以作者亲自参与施工建设的独柱墩双支座支承的预应力连续箱梁弯桥扭转移位事故为案例,对预应力连续箱梁弯桥过大扭矩事故发生原因,从设计到施工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弯桥事故的特点,介绍了采用整体同步顶推纠扭、加固的处理方法,使事故弯桥恢复到设计要求状态。这对今后弯桥的设计、施工和纠偏加固提供借鉴。关键词:预应力弯梁偏位分析处理现代高速公路桥梁或互通匝道桥、城市道路立交桥设计中,为了美观和行车路线功能要求,大量采用曲线梁桥或称弯桥,由于设计和施工对弯桥认识不足,近几年连续出现不少弯桥质量事故。1、事故弯桥工程概况南昌市洪都大桥第II合同段左幅第二联箱梁起讫里程为K2+~K3+(16Z~21Z墩柱之间),其中K2+~K3+,曲线半径为R=2000m,K3+~K3+,线路纵向坡度为-%。整联箱梁5跨140米,为预应力连续现浇箱梁,单箱单室,,,腹板为斜腹板,厚度为50cm,两侧悬臂长度均为3m。2、,其余墩均为双向位移支座,16Z-21Z墩范围左幅第二联箱梁在施工结束后,随着气温不断的升高变化,经过长时间的温度应力的影响,箱梁整体以18Z墩柱为轴心按顺时针发生平转,,。发现此现象后项目部及监理立即对此进行了详细的监控测量并做出初步分析判断。之后业主单位组织了专家组、设计院、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召开了两次专家论证会议,分析并研究了产生的原因,提出处理方案。:(1)本联箱梁为大半径曲线桥,纵坡较大,位移产生原因较复杂,主要原因为箱梁在温度应力作用下产生平面累计位移,而支座设计欠缺考虑,无相应的位移约束。(2)预应力钢束配置不尽合力。对预应力产生的扭矩缺乏足够的认识。(3)双向活动支座滑动系数设计中采用值与产品出厂指标差别巨大(国标μ≤)。设计规范中,对盆式橡胶支座有关聚四氟乙稀板的摩擦系数有关规定(常温下μ=),与实际厂家产品出厂时的检验标准出入较大(出厂时μ≤)。对上部结构的整体抗滑动稳定性是明显的不安全因素。其滑动摩阻系数取值偏大对下部结构安全,但对预应力弯梁上部结构的滑动稳定性不利。(4)全联支撑体系不尽合理,除了18Z墩外全部采用双向活动支座,水平方向抗滑动能力较弱。(5)可能存在的支座安装精度不够,或其他的综合性因素。3、:根据专家论证会的结论,纠偏采用在16Z外侧和21Z内侧多点同步顶推的方案,由墩身提供水平力进行顶推复位。施工前将墩身四周进行平整并用C20混凝土硬化。在墩身四周搭设支架,作为施工平台,同时作为抵消由千斤顶对桁架水平力和墩身的水平力不同轴而产生的扭转约束。在支架平台上,用I16槽钢焊接成桁架,桁架要将整个墩顶套住,用以借助墩柱反力顶推。在顶推处对面梁底设置钢管和楔形块平衡支架的支撑力,同时利用钢管的滚动用以减少顶推梁时的摩阻力。在梁体顶推点增设2CM厚的钢板分力器,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