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四讲解题格式与规范要求非选择题(包括实验题、作图题、说理题、计算题等题型)因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包括文字阅读能力、信息收集和整合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和文字叙述表达能力在内的诸多学科能力而备受各级各类考试命题者的青睐。这已是广大一线教师及教研员有目共睹的事实。如2003年高考物理试题江苏卷中非选择题分值高达110分,其中仅解答题便达89分之多,解答题的数量、分值均创下历史新高。理综模式下的高考试题,物理非选择题亦占120分总分中的72分,不可小视。这从而也表明非选择题是将不同能力层次考生区分开来的最重要题型。然而,当前在各地中学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包括不少思维较敏捷的考生在内,许多理科生在高考后的估分时感觉良好,分数期望值也比较高。但高考的真实分数又大打折扣,远比自己的期望值低。这往往令他们不解甚至感到委屈,因为他们确信自己的思路和答案并没有什么不对之处。通过与这样的考生接触交流并结合各地教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和进行过多次高考阅卷的老师的经历,发现这主要是考生解题不规范或者说是书面表达不规范,使人看不懂,与评分标准有很大差距所造成的。不少的高考阅卷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触:一份字迹工整、解答正确、格式规范、作图清晰准确、说理明晰的答卷给人以艺术般的感染力,令人赏心悦目,愉快地评满分;而一份字迹潦草、解答零乱、丢三落四的答卷令人味同嚼蜡。不耐着性子看吧,于心不忍,于法不容。看吧,又看不懂。这样的做法其结果是既丧失了宝贵的得分点又影响批阅教师的情绪。对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在高考的《考试大纲》中有明确的表述。其中在“理解能力”中有“理解所学自然科学知识的涵义及其适用条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公式、图或表)进行表述”的表述;在“推理能力”中有“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的表述。这都是国家对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物理非选择题的解答书写与答题格式,高考试卷上还有明确的说明: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题目,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评分标准中也有这样的说明: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给分。解答中单纯列出与解答无关的文字公式,或虽列出公式,但文字符号与题目所给定的不同,不给分。事实上,规范答题是一个考生物理学科基本素养的体现。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基本素养正在逐渐缺失。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一现象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下面从考生的现状及原因、规范答题的细则要求、良好素养的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说明。一、当前考生在答题中的主要不足及其原因概括地讲,当前考生不规范答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字叙述严重缺乏。不少考生解答时只有几个算式,完全没有哪怕是最基本的叙述性文字,阅卷教师根本不知道他们的研究对象是哪个物体,也不知道他们是要研究哪一段过程或是哪一个状态。还有的解答缺少图示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卷面上通篇都是公式和数字的罗列和堆砌。尤其是部分属考生自定义的中间物理量,不作说明而突然出现,令人迷惑。2、思维紊乱,逻辑性差。不少考生答题时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所列方程跳跃性大,前后缺乏因果关系,经不起推敲,暴露了其解答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拼凑性。3、学科语言使用不当,缺乏科学性。不少考生叙述时用语不规范、不严肃,随意性强,甚至还生造定理,如出现“功能守恒定律”、“合力定理”、“爱因斯坦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