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探讨传统文化中的“五伦八德”理念与中学德育教育.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探讨传统文化中的“五伦八德”理念与中学德育教育.docx

上传人:bb21547 2019/2/28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探讨传统文化中的“五伦八德”理念与中学德育教育.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探讨传统文化中的“五伦八德”理念与中学德育教育中学德育工作最重要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推动智、体、美等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以及教会学生做人的重要环节。所以,我们必须把“树德”工作放在中学生德育工作的首位。而现今的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着“关注多,效果少”的问题。其原因大概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大多只注重理论和形式,德育目标较高且抽象,不符合中学生的发展特点;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使学校忽视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往往只在形式上响应国家政府的号召,并且是一味的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灌输,使学生很少参与到道德实践活动中去,德育教育根本没有实效性的影响。第二,家庭教育的缺失。现今社会中,大多数的家庭教育表现为功利主义的熏陶明显多于道德的培养。同时,家庭环境的不和谐也是影响孩子道德养成的关键因素。第三,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道德意识薄弱,并且不能积极配合一系列针对其开展的德育教育工作。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应该如何开展道德教育工作才会有实际的效果呢?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那么,一个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质呢?中国传统文化清楚地告诉我们,“五伦八德”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性,是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五伦”指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八德”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论语》中有“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见,传统的儒家文化已经把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摆在了学****文化知识之上了。“五伦八德”的思想已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了一种对现代人而言必须遵守的规范、准则。让学生掌握“五伦八德”这一道德准则对其道德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备“五伦八德”的人,就具有高水品的道德素质,德智体美才会全面和谐地发展,这是当今时代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中学生人格养成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工作应该从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道德教育——“五伦八德”的教育开始。这样既符合中学生的个体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又为其智、体、美、劳的全面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学校的德育教育用“五伦八德”的思想指导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就必须改变“重分数,轻品德”的思想。孔子把培养年轻人“孝、悌、信、谨、博爱”等优良品质放在教育的首位,而把学****文化知识摆在了次要的位置的思想对现今的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是有非常积极的影响的。学校应该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五伦八德”这一道德准则作为德育教育的准绳和目标,以符合学生发展实际。这也是学生取得全面发展的基础,它是符合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养***格的需要的。同时,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德育意识,挖掘不同学科在育人方面更深层次的价值,用敏锐的教育意识,挖掘课堂中蕴含的“五伦八德”的德育因素,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尤其是在一些人文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要把握住教育的契机和良好的教育资源,深入挖掘其道德教育的价值,在非常自然的氛围下,实施润物无声的道德教育。二、家庭的德育教育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有着无法取代的社会和文化功能,在道德教育方面尤为突出。家庭是培养学生人格的最初基地,同时,优良的家庭风气的熏陶和父母的细心教育是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必备条件。所以,家长必须重视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这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问题。许多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