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文言文副词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220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言文副词总结.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3/2 文件大小:2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言文副词总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目录:1、语气副词:反问:岂、不亦(…乎)、其、庸、宁、独;测问:无乃(毋乃)、岂、何其;祈使(希望):其、必、姑、庶几、庶、幸、弟;祈使(禁止):无、毋、勿……………………1(1—6)2、决断副词:(表否定性论断)非;(表论断表说明)固、实、诚、乃、即、必、殆、又、亦;(表示限定范围)独、仅、徒、直、特;(表推测)其、庶、庶几……………………………6(6-12)3、时态副词:(表对持续时态的否定)未;(表已经发生的时态)既、已、尝、未尝;(表将要发生的时态)将、且;(表正在进行、持续或同时的时态)方、方且、尚、犹、适;(表不止一次的时态)复、骤、数、仍、亟;(表时序的时态)先、卒、终、竟;(表很快发生的时态)立、即、遽、亟、稍、素…………………………………………………………………12(12-20)4、程度副词:(表程度高)甚、已、至、最、殊、太、尤、良、极;(表程度低)少、颇、微;(表更进一步)益、愈(俞)、弥、加、滋(兹)…………………………………………20(20-23)5、否定副词:(表否定)不、弗、未、无、毋、勿……………………………………………23(23—25)6、谦敬副词:(表自谦)敢、窃、愚、伏;(表敬重)辱、惠、请、谨、幸…………………25(25-27)7、范围副词:(表范围)皆、尽、悉、俱、咸、毕、并、各、共、相………………………27(27—30)一、语气副词语气副词有构成不同句类的作用句类:本书中根据命题或非命题,而对句子的划分方法。其中,语气副词所能构成的是:句类中非命题中,有关的疑问句和祈使句。而在疑问句中,语气副词所涉及的只是反问和测问两种疑问。因为疑问无须用副词来辅助。,常用的有两类:疑问语气副词和祈使语气副词。1、疑问语气副词注意:疑问语气副词大多用表示反问(无疑而问)和测问(半疑半问)。真正的疑问应该是有疑而问的句子。通常用疑问代词组成。表示反问常用的有:1)岂表示肯定的反问,可译为:难道;怎么。例如:○岂敢”,“岂堪”,“岂可”,“岂有此理”;○《战国策·赵策》:“岂非计久长”。又如:岂非,岂不,岂有意乎。2)不亦(……乎)表示反问,用在谓语的前面,句末多有“乎”字。可译为:岂不;怎么不;哪里不。例如:○宋·欧阳修《归田录》:“吾射不亦精乎”?不亦:这里应该是“岂不”的意思。也就是“难道不精乎”○《礼记·檀弓下》:“武子曰:‘不亦善乎?不亦:这里应该是“岂不”的意思,也就是“难道不善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唐·韩愈《送齐暤下第序》:“今之君天下者,不亦劳乎?”○明·李东阳《安平镇减水石坝记》:“揆之善沟者水潄潄:<动>冲涮;冲荡。之,善防者水***之,两者不亦兼而有之乎?”3)其“其”作疑问语气副词最大的特点是,与“乎”字构成反问句。表示诘问。通“岂”,可译为:难道。例如:○《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其为死君乎”。○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韩愈《师说》:“其可怪也欤”。○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国其果老矣乎”。4)独表反问:可译为:岂,难道。例如:○“君独不见夫趣(趋)市者乎?”○《诗·小雅·何草不黄》独为匪民?○《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聊斋志异》兄不能威,独不能断“出”耶?5)庸表示反问。可译为:难道、岂、哪里、怎么。例如:○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庸非昔日之乐”。○唐·韩愈《师说》:“庸知其年之先后”。如:庸安(何以,怎么);庸何(何,什么)6)宁表反问。可译为:岂;难道。例如:○《诗·郑风·子衿》子宁不来。又:子宁不嗣音。○《史记·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宁不哀哉。○唐·李朝威《柳毅传》宁止不避。○清·袁枚《祭妹文》宁知此为归骨所。又如:宁渠(难道;如何);事之可怪,宁有逾此注意:上述六个疑问语气副词,主要用来表示反问。例如:○《史记·项羽本纪》:沛公不先破秦入关中,公岂敢入乎?○《吕氏春秋·察今》:舟巳行矣,而公开剑不行,求剑若此若此:谓词性指示代词,这样的意思。近指。,不亦惑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国无主,其能久乎?○《战国策·楚策四》:王独未见夫睛蛉乎?以上都是反问句。而且都与“乎”字构成反问语气句。作者是想证明疑问副词与乎共同构成反问句子。表示测问常用的有:1)无乃(毋乃),表示委婉反问或委婉测度的语气。可译为:莫非;不是;岂不是;恐怕是。例如:○《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唐·韩愈《行难》:“由宰相至百执事凡几位,由一方至一州凡几位,先生之得者,无乃不足充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