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浅议川端康成之《伊豆的舞女》.docx

格式:docx   大小:5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议川端康成之《伊豆的舞女》.docx

上传人:762357237 2019/3/2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议川端康成之《伊豆的舞女》.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议川端康成之《伊豆的舞女》光阴飞逝,转眼就是期末。大学选修这门课以前,我对日本文学知之甚少,家乡闭塞,有限的日本印象也多是从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时积累而来。一开始选这门课,只是冲着“文学”而来,上学期刚刚听完郭老师开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又赶着来听陈老师的《日本近代文学名家名作鉴赏》,果然不虚此行。我很敬佩陈老师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操守,通过学****这门课开扩了视野,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对日本文学有了一个概括的,全新的认识。不能说已经理清了日本近代文学的各个流派和发展脉络,只是对日本近代名家的风格和作品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尽管如此,现在也只好班门弄斧,在陈老师面前谈一谈我对于日本文学的粗浅认识。还记得中学时读完《红楼梦》后,比照着翻看了的《源氏物语》,这就是我接触的第一部日本文学作品了。当时并没有特别的感受,最终也没有看完,只觉得《红楼梦》章章华彩、满篇珠玉,故事恢弘却又在半文半白充满了细腻的情思,对比之下,用现代汉语译过来的千年前的日本鸿篇巨制或多或少已失其韵味,是不能望其项背的。真遗憾不懂日文,想来日本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必是有内行人才能领会的独到之处。在日本近代文学大家中,我最熟知的要数川端康成了。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读到了他的《花未眠》,第一次领略到了日本大家的风采。只当我看到《花未眠》这个题目的时候,就已经小小地惊艳到了。这题目让我想到李清照。古往今来泱泱词赋,我最爱易安,她也素来爱写自然花木,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这些名句。川端康成语言质朴凝练、沉静隽永,不似清照色彩浓丽、灵动清新,却也不落俗套,别有一番风韵。都是写花,同是把花拟人,不同的风格笔调,却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花的形象和韵致。“花未眠”,作者意境好写得好,译者更是译得好,姑且不论文章本身,光是这个题目便引人遐想连篇,欲一探究竟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姑且不论内容、行文和布局,仅只是这一句话就足够这一篇文章。更何况能有这样的立意和开篇,文章也一定不俗。古语云:“文以载道,文以传情。”尽管各家各派风格形式各不相同,但在“载道传情”这一点上,想来文学都是共通的,不管是古今文学还是各国文学。自古以来,凡是有所成就的大家,十之八九多是身世孤苦、命途多舛。看来孟子的话是很有道理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纵观日本近代文坛,身世悲苦又大有所成的名家不胜枚举,川端康成尤为典型。1899年6月川端康成出生后,2岁丧父,3岁丧母,10岁以后姐姐和祖父又相继去世,此后学业顺遂,却再也没有逃离死亡给他内心造成的阴影。似乎只有人生经历了更多的苦难,才能更加细腻地感受生活。只有当作家把剧烈起伏的情绪诉诸笔端,才更能扣人心弦,引起读者的共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名家毕竟太少,大多的名篇,不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潇洒恣意,就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凉凄怆。在我的感受里,文学就是要释放郁积的强烈的感情。1925年,川端康成在伊豆汤岛的汤本馆与松林秀子邂逅,次年写作了《伊豆的舞女》并发表,自此一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