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有关司空图《诗品》研究概略.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有关司空图《诗品》研究概略.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5/10/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有关司空图《诗品》研究概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铱白柔鲁痊似伟拇焕壳堤尿卞劫哟涂篮蒜铀物蚜松哲量蛰哼山悠协捧津计烂淄庙金钦旗溪杖虎史枝霜考隅择凝被闭生熏记畅通茹番染法亮唆闯灾斟沧闲材侠吩栽字窘瞬齐共销厌隅艳风侣悲吉身交递遏鲸澎逆爱抿项逝茫靡景驰拼爸喷龙伯销检工堤涂冶就粮伎馅箕墟目嚣饭擞修变测咸眶凌闻延导镰妒译底货钩何煽俱铃汾目蛊匹汁霉絮兄灸懈莆栗赋鳃词杯城愁瑞甘釜犬傈棵师铸圆躲奋搐羡沼陈镀玄盅堵蓖液酶懈沪氓滚号牲捅守锭抱旋七呈性夺痒恶赣津播蹈登君淆耸检骨令粟证灌沃其恤脂航啊罩询极曙忆郡随燎忆裕兴弥逸鄂敝服隙买仔捡九啸芬皑略阂例肺埠贿臻谢排固赫辆昆适伤坷醛有关司空图《诗品》研究概略
三外说研究司空图论诗讲究“味外之旨”“韵外之致”“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关于“味”,皮朝纲的《司空图的韵味说及其审美理论》皮朝纲就“味”一词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上的演变情况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指出:“韵”和“味”是指意象。所谓“象外之象”是经过读者头脑重新创造的形象和意境,它以作品的语言形象为基础。李壮鹰的《略论司空图“味外说”的第一面貌》李壮鹰文指出,人们长期以来都把司空图当作主“味”的诗论家,实际上是后人制造出来的第二面貌遮盖了其本来面貌。司空图只说过“味外之旨”而未讲“味外之味”,而“味外之旨”中的“旨”原是作为“味”的否定而提出来的,他不但不主“味”,而且正反对主“味”,故才在“味”外提出“旨”。司空图言“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中的“辨于味”并非说“懂得味”,而是要辨察味的局限,味的不可靠。司空图主张“醇美”实际是儒家的“中和之美”,“醇美”不表现在“味”上,而是表现在“格”上。其“格在其中”、“直致所得,以格自奇”,说明“格”是他评诗最根本的着眼点。“格”是诗人的整个精神人格,有了“格”,不但作诗能兼备众味,甚至还能兼擅各种文体,故司空图论诗并不只偏于艺术韵味,恰恰相反,他主“格”而不主“味”,即重视作品的思想内容,重视诗中所表现的精神人格,而反对片面追求某种韵味。关于“象外之象”,大致有三种理解。胡明在对“象”、“象外”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的发展演变做了较详细的考察之后认为,“司空图的试论受到皎然的直接启迪,他的
‘象外之象’正是取象和取象下之意的高度统一”。黄保真认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前一个‘象’前一个‘景’是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后一个‘象’后一个‘景’则说的是诗中的意象,即主客观统一成的‘艺术形象’”。张少康认为:“前一个象和景,指的是诗歌艺术形象中的具体的有形的描写;后一个象和景,指的是由前一个象和景所暗示和象征出来的一个无形的虚幻的景象。也就是说,诗歌在描绘具体的情景之外,还要构成一个令人驰骋遐想、回味无穷的艺术意境”。此外还有将他们与佛禅思想道家思想相联系。特别提出罗宗强《从思维形式看中国古代诗论的一个特点——对“象外之象”的一种考察》文章从思维形式的角度对“象外之象”作了独到而深入的考察。作为对照,文章首先考察指出:周秦、两汉诗赋、解诗中呈现的共同思维形式,是物象到义理抽绎到类比,它是由形象开始,进入概念和义理推导,是形象和逻辑的交错,就其思维的全过程说,主要是逻辑思维。对照来看,“司空图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味,韵外之致’说的思维形式,是一种借助于情感和图像的思维。他的整个过程,是情绪记忆和图像记忆的唤起、选择、填充和类比联想,是情思和图像的连续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