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李晴晴-舞蹈与幼儿舞蹈创编 第六章 东北秧歌.pptx

格式:pptx   大小:4,450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李晴晴-舞蹈与幼儿舞蹈创编 第六章 东北秧歌.pptx

上传人:Q+1243595614 2019/3/9 文件大小:4.3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李晴晴-舞蹈与幼儿舞蹈创编 第六章 东北秧歌.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舞蹈与幼儿舞蹈创编主编李晴晴刘洁第一章舞蹈基础理论第四章芭蕾舞训练第二章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第三章古典舞身韵训练第五章藏族民间舞第六章东北秧歌第七章蒙古族民间舞第八章维吾尔族民间舞第十章幼儿舞蹈基础理论与训练第十一章幼儿舞蹈基本创编技法第九章傣族民间舞第四单元幼儿舞蹈创编第二单元舞蹈基础训练第三单元民族民间舞训练第一单元基础理论目录第六章东北秧歌二、基本动律一、基本体态站姿第二节体态、动律与基本动作第一节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第三节舞蹈组合四、手巾花三、基本手位动作五、基本舞步一、东北秧歌动律组合(视频21)二、东北秧歌里绕花组合(视频22)三、东北秧歌儿童舞蹈A组合(视频23)四、表演型组合《扑蝴蝶》(视频24)第三单元民族民间舞训练本章导读汉族是历史悠久、分布于最广的民族。仅汉族的秧歌就多达百余种,南方有名目繁多的花灯,如采茶灯、莲花灯、云南花灯等等,北方有著名的东北秧歌,及号称“三大秧歌”的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和海洋秧歌。其中东北秧歌体现出东北人民性情豪放泼辣、俏皮的风格特征。本章节所学****的内容包括东北秧歌的基本体态、动律以及道具手巾花的运用。。。。第六章东北秧歌东北秧歌是中国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具有淳朴、火热、泼辣、浓烈的情感特征,是汉族民间舞中最能体现北方特色的舞种之一。东北秧歌是在继承了辽南高跷中“稳中浪,艮俏相融”的动作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审美特征。东北秧歌当中的一个重要道具是手巾花,手、腕与手巾的结合与变化可以产生出手巾花的不同舞法和动作。手巾花的动作的花样繁多,并且变化丰富,而各个手巾花的动作又有其自身的魅力特点。第六章东北秧歌第一节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脚下小八字位站好,重心移到前脚掌,膝部稍屈,上身保持向前倾斜,后背挺直双腿夹紧,双臂垂于身体大腿两侧斜45°,眼睛直视前方的1点方向。综合为“臂松弛、腕有力、腰先摆、脚后踢、身要稳、微提气”的动作要求。第六章东北秧歌第二节体态、动律与基本动作一、、动律(1)上下基本动律:身体中段腰部发力向左右摆动,相互提压,肋骨交替张合,身体向两旁摆动,当上身摆成下弧线时,重拍向下。(见图6-1)(2)前后基本动律:中段腰身为轴心,发力点在腰上,左右肩转动身体,头带肩快速甩至45°一侧中段带动身体往前送,一侧相反往回拉,拧身转体两肩前后成直线,重拍向下。(见图6-2)(3)划圆绕圈动律:中段腰身为轴心,发力点在腰上,腰肌带动两肋提压,上身及双肩围绕上半身前后上下交替绕圈划圆,重拍向下。,快速下压快而稳,压脚跟在正拍上,踩在板上,动作时双膝关节要艮住劲,提踵要快,落要慢且稳。图6-1图6-2第六章东北秧歌第二节体态、动律与基本动作二、,手背分别叉在腰间与肚脐平行的肋骨旁位置,手指尖贴于身体朝斜后下方。(见图6-3),双手离身体一个拳头距离,双手臂呈椭圆形。(见图6-4)(木偶式)双手位于身体两侧斜前45°,压腕指尖朝上,胳膊肘不可伸直。(见图6-5),双手手心贴于胸前,小臂腾空架起。(见图6-6),压腕,胳膊肘略向前关回,指尖朝身后。(见图6-7),右手往前送,左手往回拉,压腕翘指,右手高左手低,双肘下压关节,双肘不能伸直。第六章东北秧歌第二节体态、动律与基本动作三、基本手位动作图6-3图6-4图6-5图6-6图6-7第六章东北秧歌第二节体态、动律与基本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