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一、诊断(一):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94)。中医病名:肛痈局部症状:起病急骤,肛周肿痛,便时痛剧,继而破溃流脓经久不愈。全身症状:头身痛,乏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西医病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1)肛门烧灼痛或跳痛,排便或行走时加重,少数患者伴有排尿困难。(2)可伴有发冷、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3)肛周超声检查可测及脓腔。(4)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多。(5)肛门周围有硬结或肿块,局部温度增高、压痛或有波动感。位于肛提肌以下的脓肿,局部红、肿、热、痛症状较重而全身症状较轻;位于肛提肌以上的脓肿,局部症状较轻而全身症状较重,直肠指检可触及压痛性肿块,肛周穿刺可抽出脓液。必要时辅助直肠腔内超声检查,CT或MRI检查发现病灶可以确诊。(二):肛管直肠周围硬结或肿块形成,疼痛,坠胀,呈持续性加重;:疼痛剧烈,肿块增大,红肿发热,中心波动感,坠胀不适,伴发全身全身症状,如发冷发热,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肿块缩小,形成硬结逐渐软化或脓肿破溃,形成瘘管,经久不愈。(三)(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四):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发热、便秘、溲赤。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灼热。舌红,苔薄黄,脉数。:肛门肿痛剧烈,可持续数日,痛如鸡啄,夜寐不安,伴有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小便困难。肛周红肿,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舌红,苔黄,脉弦滑。:肛门肿痛、灼热,表皮色红,溃后难敛,伴有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夜间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二、治疗方案(一):适用于高位脓肿。:常规麻醉满意后,于脓肿中心行放射状切口或弧形切口,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组织间隔,充分引出脓汁,然后以食指分离脓腔间隔,冲洗脓腔,用球头探针自切口插入,沿脓腔底部轻柔而仔细地向肛内探查,同时以另一食指在肛内作引导,寻找内口。若未探通,在脓腔最高点,黏膜最薄处穿出,挂以橡皮筋,一端从脓腔穿出,另一端从肛内穿出,再将橡皮筋两端合拢,使其松紧适宜后,结扎固定。若脓肿范围较大,可行两个以上切口,分别放置橡皮片引流。修剪创缘,查无活动出血点,凡士林纱条嵌入创面,纱布压迫,丁字带固定,术终。可选择::适用于高位脓肿。:常规麻醉满意后,于脓肿中心行放射状切口或弧形切口,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组织间隔,充分引出脓汁,然后以食指分离脓腔间隔,冲洗脓腔,放置纱条引流。修剪创缘,查无活动出血点,凡士林纱条嵌入创面,包扎术终。:(1)术后每日熏洗坐浴2次,或在每次排便后要熏洗坐浴。(2)创面每日换药1~2次。(3)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可选用肛肠综合治疗仪、超声雾化熏洗仪等。(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火毒蕴结证治法:清热泻火解毒推荐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