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029034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胆囊炎胆石症.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029034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胆囊炎胆石症.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9/3/13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029034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胆囊炎胆石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胆囊炎、胆石症胆囊炎是因胆道系统受到细菌、结石、化学因素的侵袭而发生炎症,引起全身及局部的各种病理改变的胆囊炎性疾病。属于中老年常见疾病之一,以右胁下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可分为急性与慢性胆囊炎两类。急性者系由细菌感染引起;慢性者有时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但多属病例以往并无急性发作史、就医时即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是指包括胆囊与胆管在内的任何部位发生的疾病。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变迁,部分人未做到科学合理用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发病率逐年增高,而且年龄亦较前提前,以30--50岁为多见,30岁以下的也屡见不鲜,女性多于男性。以右胁下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发胆囊炎。胆囊炎与胆石症均属常见疾病,两者常合并存在,在临床表现与治疗上也有类似之处,故于氏常合并辨治。“胆胀”,肝郁湿热结滞成胆囊炎,急性者以右胁下疼痛及压痛为主证,同时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及黄疸等症状;慢性者以右胁下不适或持续性钝痛为主要表现。胆石症以右胁下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发胆囊炎,一般分成急性发作期和静止期两期。急性发作期,症状与急性胆囊炎相似;静止期,症状又与慢性胆囊炎类似。中医古籍文献中虽无胆囊炎、胆石症病名的记载,但据其右胁下疼痛、疼痛多为胀痛,可并发黄疸,病位在胆腑的临床特征,一般将其归结为“胁痛”、“黄疸”、“结胸”及“胆胀”等范畴。如《》篇谓:“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伤寒论》谓:“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结胸热实,......心下痛,按之石硬”。《诸病源候论》亦云:“胁下满痛,而身发黄。”可见,“胁痛”是言其主证;“黄疸”是言其并发症;“结胸”则指其病机特点(指本病是因实邪结滞于胸胁部位而成);而“胆胀”一名更为确切,既指出本病因胆腑功能失常所致,又说明本病以胁下痛胀为主证表现。所以,于氏认为胆囊炎、胆石症当属“胆胀”的范围。胆囊炎、胆石症的发病,与饮食失节、内伤七情、寒温不适以及寄生虫积聚等因素有关。胆为“中清之腑”,与肝互为表里,输“泻”胆汁而不传化水谷与糟粕,其功能以疏泄通降为顺。因此,于氏认为各种原因造成胆的“中清”通降功能失调,导致肝胆气郁或湿热蕴结,病邪结滞阳明胃腑,即会发生胆囊炎和胆石症。2.“痛则不通”须散郁,行气通腑是***胆囊炎、胆石症以胁下痛胀为主证,病由胆腑功能失常所致。而“痛则不通”,即因肝胆气郁、湿热蕴结,气血阻滞,“不通则痛”而发病。故治疗应以“通”为主,采用疏肝理气开郁、清热利湿散结之法治之。但是,于氏认为,临床上大多数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均有大便干结、便秘不通的兼症,同时便秘则病情加重或旧病复发、大便通畅则病情缓解或病在静止期。即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尚有邪结阳明的病理特点。所以于氏在治疗胆囊炎、胆石症时,就特别重视通里攻下法的使用。盖胆腑既属奇恒之腑、要贮藏“精汁”,又属传化之腑、要输“泻”胆汁。胃肠六腑得降则胆腑通降正常,不为病;而胃肠六腑蕴结不通,胆腑通降功能亦会失常,各种病证因此层出不穷。故采用通里攻下之法,胃腑一通,釜底抽薪,肝胆之气郁结、湿热邪气蕴结皆能迎刃而解,肝胆疏泄、通降功能自能复常。因此,立疏肝理气、清热利湿、通里攻下之法,既能行散肝胆之气的郁结、又能通降腑气,标本兼治,故治疗胆囊炎、胆石症,临床疗效既捷又稳。“大柴胡”,随证加味用咸宜胆囊炎、胆石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