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用前的检查用棉丝将千分尺的各部位表面擦拭干净。然后仔细地检查各部位是否有划伤、锈蚀和影响使用性能的缺陷。用绸子或白色柔软而干净的棉丝擦净测砧的测量面和测微螺杆的测量面。然后旋转棘轮(测力装置),看它能否轻快灵活地带动微分筒旋转,测微螺杆移动是否平稳,有无卡住现象,在全量程范围内,微分筒与固定套筒之间有无摩擦;当用手把微分筒固定住,或用锁紧装置把测微螺杆紧固住后,棘轮能带动微分筒灵活地旋转、测微螺杆移动平稳、无卡住现象、微分筒与固定套筒之间无摩擦、紧住测微螺杆后棘轮能发出“咔、咔”声,满足上述要求时,说明被检查的千分尺各部位的相互作用符合要求。(二)、校对和调整“0”位的方法1、直接校对“0”位的方法对于测量范围为0~25mm的外径千分尺,可直接校对“0”位,校对方法是:将两个测量面擦拭干净后,旋转微分筒,当两个测量面即将接触时,开始用轻轻旋转棘轮的方法使两个测量面相接触,待棘轮发出“咔,咔”声后,即可进行读数。此时,若微分筒上的“0”刻线与固定套筒的基线重合,微分筒端面也恰好与固定套筒的“0”刻线的右边缘恰好相切(如果不是恰好相切,允许“离线”,“压线”),则认为0位准确。2、用校对量杆或量块间接校对“0”位的方法对于测量范围大于25mm的外径千分尺应用校对量杆或量块校对“0”位,校对方法如下:将校对量杆或量块当作被测工件,用要校对“0”位的外径千分尺来测量它们。若测量所得数值与校对量杆或量块的实际标定长度尺寸数值相同,则说明该千分尺的“0”位准确。(三)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1、正确选择千分尺的规格和精度先了解要测量的尺寸范围,并正确选择千分尺的规格。2、手握千分尺的方法为防止握千分尺的手温影响测量准确度,要求握在千分尺的护板(又被称为“隔热板”)处。若直接用手握千分尺的金属尺架来进行测量,当该千分尺的检定温度为20℃,受检尺寸为100mm,手与千分尺的接触时间为10min时,。3、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①旋转微分筒,使两测量面之间的距离(外尺寸)调整到略大于被测尺寸后,,使两测量面将要接触被测量点后,开始旋动棘轮(测力装置),使两测量面密切接触被测量点(此时棘轮将发出“咔,咔”声)并读取测量值。旋动微分筒和棘轮时,速度不要过快,以防测量面与被测量面发生较强的碰撞而损坏测微螺杆。测量读数完毕之后退尺时,应旋转微分筒,而不要使用旋转棘轮的方法,以防拧松测力装置,影响“0”位。②使用较小测量范围的千分尺时,可一人用两只手同时操作,一只手握住尺架的护板,另一只手操作微分筒和棘轮。③对于较小并可拿起的工件,也可用一手拿住工件,用另一只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尺架压在掌心中,食指和拇指旋转微分筒(不用棘轮)进行测量。由于不是用测力装置,测量力的大小全凭手指的感觉来控制,所以要求使用人员要有一定的经验。④对于较小并可拿起的工件,当要测量的工件数目较多时,可将千分尺固定在专用的尺架上(固定时既要牢固又要防止因夹力过大而损伤千分尺的尺身),一手拿工件,一手操作千分尺,可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避免因手的温度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四)正确选择测量面的接触位置千分尺两个测量面与被测量面(或点、线)的接触位置是否得当,将对测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