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小腿足踝创面32例临床治疗.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小腿足踝创面32例临床治疗.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3/18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小腿足踝创面32例临床治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键词】皮瓣皮肤缺损中图分类号::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121-01自2003年以来,我院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小腿足踝创面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本组32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19~56岁,小腿碾挫伤致皮肤缺损3例,小腿骨髓炎创面缺损5例,跟腱感染致皮肤缺损2例,踝部皮肤缺损8例,足背皮肤缺损11例,足碾压伤足底皮肤缺损3例。1手术方法皮瓣设计首先根据缺损创面大小,形态,设计皮瓣[1]。轴心线即腓肠神经走行线,位于腘窝中点至跟腱与外踝中点的连线上。腓肠神经与小隐静脉有良好伴行。轴心点近端蒂皮瓣供血血管为腓肠浅动脉,旋转轴点可达腘窝部血管起始处;远端蒂皮瓣一般选择外踝上5cm腓动脉最低肌间隔皮支处。切取层***瓣掀起平面在深筋膜下间隙,包含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在内。手术步骤一般选用腰硬联合阻滞,上气压止血带,不完全驱血,顺行皮瓣,蒂部旋转点为腓肠神经,腘窝中间皮动脉浅出深筋膜处。先切开皮瓣远端(不超过外踝上7cm)及两侧皮肤[2],直达深筋膜,切断腓肠神经远断,结扎小隐静脉,深筋膜下分离皮瓣至蒂部,蒂部深筋膜处保留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伴行血管,蒂部深筋膜宽度1~2cm。逆行皮瓣,蒂部旋转点为腘窝中间皮动脉与腓动脉肌间隔穿支,或胫后动脉肌皮支在外踝附近吻合口,先切开皮瓣远端及两侧皮肤,直达深筋膜,切断腓肠神经近端,结扎小隐静脉,深筋膜下分离皮瓣至蒂部,蒂部深筋膜处保留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伴行血管,蒂部深筋膜宽度1~2cm。蒂部至深筋膜下分离切至外踝上5~7cm处,做皮下隧道或切开皮肤,转移至受区。2结果32例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中,一例修复小腿骨髓炎缺损创面,一例修复足背皮肤缺损,两例都经过换药后,植皮修复术后痊愈。术后随访6月~1年,皮瓣质地适宜,患者较为满意。3讨论腓肠神经来自胫神经发出的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总神经发出的腓肠外侧皮神经交通支构成,汇合处一般位于小腿中段。于小腿中下部浅出深筋膜,经踝后外侧行向足部外侧。腓动脉于外踝尖之上约8cm处形成3条主要终支[2](1)腓动脉终末支该终末支(2)腓动脉前穿支(3)肌间隔穿支腓动脉。其静脉回流除皮神经营养伴行血管,还有伴行静脉大交通吻合支。皮瓣顺行或逆行转位可修复膝、小腿、踝部、足部的创面。在胫前后动脉损伤的情况下仍可应用。本术式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皮瓣质地好,血供可靠,皮瓣面积可大可小,大小可达20-16cm,蒂部可长可短,设计灵活多样,可带皮蒂、岛状、各种形状、分叶、串联、交腿。不损伤主干血管,顺行皮瓣尚可保留其感觉功能。较小皮瓣时(小于3cm),供区可直接缝合,瘢痕呈线形,不影响美观。缺点主要为部分皮瓣臃肿,损伤1-2条皮神经,感觉障碍,链状血管供血,不易形成游离皮瓣。在分离蒂部旋转点血管束时,应携带至少1~2cm筋膜蒂,宽些为易,以保证筋膜瓣血供[3]。血要彻底,对明显出血宜用细线结扎。手术操作轻柔,注意皮瓣保护,防止损伤血管束。皮瓣要宽松,覆盖创面无张力,皮瓣下引流通畅,供区创面全厚皮移植覆盖,加压包扎,用力要适中。参考文献[1]张发惠,郑和平,:安徽***,-306.[2]顾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