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痛风的预防
康复治疗
与
论述
痛风的定义
痛风的临床表现
痛风的预防
痛风的饮食结构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痛风的定义
痛风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
性病因引起的嘌呤代谢障碍、
嘌呤合成速度或肾脏消除尿酸
能力下降,导致血清尿酸持续升高,尿酸盐沉积于关节、软组织、软骨、骨骺及肾脏等处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痛风的临床表现
1)年龄与性别:痛风的发病年龄多为40~50岁,男性多见,女性较少发病,如有发病大多在绝经期后。
2)症状:常有反复发作性关节疼痛史。起病急骤,多数于半夜或清晨发作,常见第一跖趾关节受累。关节局部疼痛,皮色潮红,甚至发亮,活动受限。开始累及单个关节,尔后累及多个关节,可伴有发热。轻者在数小时或1~2d内自行缓解,重者持续数日或数周后消退。炎症消退后,局部皮肤呈暗红,皮肤皱缩。数日或数年后可再发,以后转入慢性期。
3)痛风结石(痛风石):多见于耳轮、前臂伸面、第一跖趾、手指、肘部等处。结石起初质软,以后质地越来越硬,并可溃破形成瘘管。
4)常见诱发因素:关节损伤、穿紧鞋、走长路、外科手术、饱餐饮酒、过度疲劳、受冷受湿及感染等都可能是诱发因素。
5)慢性关节炎:如炎症反复发作可引起关节骨质侵蚀缺损及周围组织纤维化,使关节发生肿大、僵硬、畸形,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影响肢体运动功能。
6)肾脏病变:出现肾结石或肾盂肾炎,晚期可出现肾绞痛、血尿、少尿甚至尿闭等。严重者伴有尿毒症症状。
痛风的预防
(1)首先要节制饮食,避免大量进食高嘌呤食
物,严格戒酒,多喝碱性饮料。
(2)要多饮水以助尿酸排出。
(3)防止肥胖。
(4)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
张、寒冷潮湿、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
(5)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如双氢克
尿塞、速尿等。
(6)接受药物治疗以降低血尿酸,并积极防治
合并症。
(7)接受定期随访和定期复查血尿酸。
(8)继发性痛风的预防主要是积极治疗白血
病,多发性骨髓瘤、慢性肾病等原发病。
痛风的一级预防:是针对易发痛风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预防对象是痛风家族史直系亲属、体力活动少、嗜酒、营养过剩和肥胖者,以及体检发现血尿酸偏高的高尿酸血症患者。
痛风的发生除与遗传、年龄等有关外,还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饮食习惯、营养状况、工作及生活条件、体力活动、职业等。前者属不能改变的因素,后者则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加以调整,即通过改变这些环境因素来减少痛风的发生。主要是养成健康的饮食衡,减少体内尿酸的生成,多素少荤,始终保持体液的弱“碱”性,多饮水。
节假日期间,不可暴饮暴食,避免营养过剩及肥胖,保持理想体重。远离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注意劳逸结合,长期从事脑力劳动者,每日应参加一定的体力活动,使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交替进行,并持之以恒。
合理安排生活。生活要有规律及节制,同时培养乐观主义精神,经常参加文娱及体育活动。
定期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对预防痛风非常重要,尤其是40岁以上者或肥胖者,应每1—2年作一次体格检查。包括血尿酸测定,以早期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防止向痛风发展。
痛风的二级预防:是指对已发生痛风的患者做到早诊断,并及时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治疗,以防止其病情加重及发生并发症。
对早期确诊的痛风病患者首先禁止进食海鲜、肉类,尤其是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戒除酒类。摄入充足的水分。应选用酸碱度值为7的矿泉水或普通自来水,多饮水可以增加尿酸的溶解及尿酸的排泄。
对于红肿疼痛较重的患者,应使用镇痛消炎类药物,如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药物。防止其病情加重及发生并发症,待主症控制后,再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此间,仍配合饮食控制,多饮水和碱化尿液等措施,可有效地预防痛风性肾结石和皮下痛风石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