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考政治客观试题解题技巧与方法今年高考政治的选择题从分值上来看占试卷总分100分的48%,且每小题4分,答错一个或两个就相当于一个大题,是决定考试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做好高考政治选择题,是复习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扎实的知识功底的确重要,但娴熟的解题技巧也必不可少,特别是今年新版的高考考试说明新增加了四种能力:即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结合这四种能力和2005年高考试题,下面将政治选择题按照不同类型分别进行解析。。在2005年高考12个政治选择题中它就占了6个。它要求考生按照题意在几个选项中选出应该肯定的一项。相对于逆向型否定类型选择题而言,也可以认为是肯定类型的选择题,它的几个选项同属于一个层次或具有相同的属性,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按照它题干的表述是否完整,我们还可以把它分为完整式表述或不完整式表述。完整式表述题题干中常用“表现在”“标志是”“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有”等问句。不完整式表述题要求在选项中选出完整的答案。由于表述型选择题主要考查的是再认再现哲学、经济、政治、历史、时政知识的能力,但基本上着眼于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基础上的再认再现。因此就要求学生必须对历史政治事件、历史现象与历史人物、政治经济概念等的原因、性质、内容、特点、结果、影响等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表述型选择题还考查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因此它还要求学生对哲学经济政治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时空观的把握、性质与特征的洞悉。解答表述型选择题,我们可以采用词语含义比较辨识法。因为表述类型选择题的设计,一般是在备选项的用词造句上偷梁换柱,或以偏概全,或鱼目混珠,或以本代末,或因果倒置。通过比较词语含义辨识其不符合概念准确含义的所在。解答表述类型选择题失误主要有四:一是对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理解掌握得不够全面;二是不能完整地或是错误地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三是对一些隐性限制词缺乏警惕性;四是忽视题干中限制条件,从而导致解题思路的偏离。例如2005高考文综24题:小张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40元。在这次购买活动中,,“标价”应选C价值尺度,但题中“标价”是鱼目混珠,真正用意却在“实际支付”上,故选B。由此可见,表述型题表面难度不大,但也具有一定迷惑性。,顾名思义考查的是各类政治、经济生活现象的原因和结果:大多是题干为果,选项为因。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多因一果或是一因多果。常用“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影响是”等问句。其中在考查原因时又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源、主要原因等。这种题型最富于多变性和综合性,一般有较大的难度。因果型选择题主要是分析政治、经济、历史事件、时事与现象的原因、目的、影响,那么对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全面准确的理解以及对相关概念如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的内涵的准确认识尤为重要,同时还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能力。高考政治考试日益强调考查辩证思维能力,因此因果型选择题的比重得以不断加大。解答此类选择题,首先要正确理解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