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李鸿章传》读后感.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李鸿章传》读后感.doc

上传人:水中望月 2019/3/22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李鸿章传》读后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芅《李鸿章传》观后感膂袀晚清重臣李鸿章的一生风云变幻,外界对其的评价也褒贬不一。蚆读过《李鸿章转》后,我对李鸿章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他带着耻辱而终感到同情。我们不能简单的通过一件事去断定一个人的为人,更不能单听片面之词。透过历史,我们需要理性的去评价,形成自己的见解。莃最初,听到李鸿章这个名字时,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词即是“卖国贼”。后来,通过课上学****发现“卖国贼”这个“头衔”当真是被硬生生的加在李鸿章身上的。此后,我便开始对李鸿章的经历有了兴趣。薂李鸿章有着一腔抱负,他沿着父亲的路,参加科举考中进士。然而李鸿章认为在翰林院舞文弄墨并不能使自己的才华施展。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契机下,李鸿章回安徽组建了淮军。淮军接连打了几次败仗,李鸿章无颜再回朝廷,转向曾国藩手下做事。第二次的仕途契机还是为***太平军,这一次,李鸿章向叔父借兵力来提带淮军的质量,并用上海富商的“保护费”购买了“洋枪”。淮军的作战能力大幅度提高。军事力量已完备,但李鸿章却拖延攻打南京的战事,故意将头功让给老师一人。此后曾国藩对李鸿章可谓有求必应。可见李鸿章不仅具备抱负、军事头脑,更懂得人情世故,这些都为李鸿章的***得意奠定了基础。芇李鸿章在***立足的另一个守则是“狠”。1863年,李鸿章率兵攻打苏州,用高官厚禄诱降太平守军,却在入城之后血洗苏州城。太平军三万余人无一生还。朝廷官员对此事议论纷纷。而清政府则认为太平守军叛主,死有余辜,对李鸿章的做法很是褒奖。此后李鸿章在***几乎是平步青云。螈都说时势造英雄,李鸿章的发迹离不开当时的局势。在那个山雨一来便摇摇欲坠的时代,他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将毕生献给了晚清政府。而这位英雄的结局在我看来却是那么的悲戚。为国家倾尽心血,面对闭关锁国且懦弱的清政府,终究无力回天。螅李鸿章是个有远见同时具备非常毅力的人。在见识洋人的先进技术后,他意识到应该吸取西方之所长来强国。在晚清历史上,中国的机械制造、铁路、电报、纺织等,无一不与李鸿章的推动和支持有关。修铁路在当时闭关锁国的清朝看来是无法理解其意义的。李鸿章多次上书不果,最终决定不依赖政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修了短短十来里长得铁路。1881年6月9日,这条铁路终于完工了,可事与愿违——流言蜚语不断,说火车行驶震动东陵,喷出的黑烟伤害庄家。于是朝廷下令,禁止使用火车头。运输工具再次被驴代替。可以想见,一大群驴拉着车厢在铁轨上跑是件多么荒诞的事。我们也可以体会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举步维艰。羁且不说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洋务运动起码说明了李鸿章希望寻求救国之道,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肇至于签订不平等条约,我不认为这是李鸿章个人的卖国行为。薅1894年8月1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战争从一开始就向着李鸿章最不愿意的局面发展。他的朋友吴汝纶曾经回忆说:“平壤之败,理想国痛苦流涕,彻夜不寐……及旅顺失守,愤不欲生。”袄谁都不愿意代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成为众矢之的。而李鸿章就像个挡箭牌一样,被命运推向各种耻辱的时刻,被强加以“卖国贼”的罪名。清政府才掌握着实权,就算李鸿章再位高权重,他也只不过是臣子。面对这样的使命,他只能兴叹,无声泪下……蒀3月24日,中日第三轮谈判结束后,李鸿章遭遇日本男子的枪击,面对突发事件他表现平静,叮嘱随员将血衣保留下来。看着斑斑血迹的官服,李鸿章长叹一声:“此血可以报国矣!”这是难得的一点安慰。螇190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