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缓解孩子对学习的紧张情绪孩子出现学习上的紧张情绪是无法避免的。当孩子做错了事,害怕老师或父母批评而忐忑不安时;当考试来临,面对许多功课要复习时;当碰到难题而又迫切想把它做出来时,孩子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体验—紧张。当孩子处于紧张状态时,意识活动经常受到千扰,思维不清,判定失常,本来能很轻易达到的目的也变得难以实现。一、调整永远争第一的心态有个学生从高一到高二都是班里第一名,后来却降到十几名了。面对自己的“失败”,这个孩子几乎被击垮了,父母也跟着很着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调整心态,不能老是用“第一”的心态去衡量孩子、要求孩子。孩子向一个总是达不到的目标努力的过程就是受挫的过程,挫折对一个人的成长并不一定是坏事,但如果一直没有成功的喜悦和激励,那么孩子的自信心就会一塌糊涂。保护孩子的自信心,想想孩子现在的起点,制订合理的目标,才是最合乎教育规律的。因此,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忘掉过去的辉煌,承认现在的事实。人的成长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遇到低谷的时候。其次,采取递进的方法,鼓励孩子先去超越比他名次靠前的两个同学,这样目标确定了,孩子也就不会胡思乱想,就会稳住阵脚一步一步地超越名次在他前面的同学。二、教孩子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研究证明,认知水平的高低与感受“紧张刺激物”的强度有关。认知水平高的孩子应付“紧张刺激物”也会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一旦出现心理压力时,可自觉地选择积极的适应机制或通过变换环境、心理咨询等合理方式来摆脱困境。重要的一点是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培养自我接受的态度。心理学实验证明,凡是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和本人实际情况越符合,他表现的自我防卫能力就越少,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越能把压力变成动力。要引导孩子正确了解自己品质的客观表现,恰当地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成功与失败,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确定正确的“志向水平”。三、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家长尤其要创造适合孩子学习的心理气氛。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亲密融洽,是孩子“入境”、“人静”的重要条件。家庭人际关系如果不和谐,经常吵吵闹闹,对孩子是一种心理干扰、情绪压力,孩子会产生焦虑、恐俱、厌烦等心态,无法安心学习。另外,对孩子要民主,不能用父母的威严去胁迫孩子听从。实际上,稍大的孩子内心世界很丰富,已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可不能小看他,做父母的平时应抽出一些时间,经常与孩子交流、谈心,不要老是用“我以前……”“你现在太……”,或者“将来你准没出息”之类的话语刺激、损伤孩子可贵的自尊心。四、给孩子合适的内部环境首先要给孩子预备固定的学习地点,桌椅位置要固定,不能随意搬动。这样孩子容易形成专心学习的心理定势,一进人这个环境,脑子就会进人学习状态。桌子上不能乱七八糟地堆放东西,只能放课本、作业本、文具以及必要的工具书,旁边有一个小书架更好。不要放玩具、零食,以免干扰孩子学习。如果有条件,应该专门为孩子设计一间书房和卧室。卧室里应该干净,通风好。房间布置要适合孩子学习。书房里要有一张适合孩子使用的书桌,孩子可以轻松自如地取放各种属于自己的物品。房间布置应简洁、明快,摆放物品不能太多太杂。墙上可以挂一块小黑板,孩子可以在上面绘画写字。墙壁以淡色为好,可以让孩子自己贴上喜欢的图片,但不要张贴很多东西。有的家长让孩子自己编写格言、警句贴在墙上,这个办法可以借鉴。还要适当考虑孩子的个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