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天地之中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8处11项历史建筑: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少林寺建筑群三处:塔林、初祖庵、常住院,会善寺,嵩阳书院,中岳庙和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嵩岳寺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2010年8月1日审议通过,将中国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在内的8处11项古建精华有了新的“护身符”。中岳庙“天地之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登封市“天地之中”少林寺历史建筑群,共8处11项: 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中岳庙、太室阙、启母阙、少室阙、会善寺、嵩阳书院、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等。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 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观星台观星台位于登封市告成镇,同周公测景台、周公庙一起组成一座完整的院落,现存建筑有:照壁、大门、戟门、周公测景台、周公祠、观星台、帝尧殿等中轴线建筑和明清碑刻17通。[1]嵩阳书院位于嵩山南麓峻极峰下,是中国创建最早、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它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经历代重修,目前书院保持了清代(公元1644-1911年)建筑布局,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院,中轴线两侧有配房和西院敬义斋等,共有古建筑25座108间。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汉三阙嵩阳书院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建于东汉年间(公元118-123年),是中国仅存的时代最早的庙阙,代表了中国古代国家级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雕刻于汉三阙上的图画、篆书、铭文十分精美,是研究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史的珍贵资料。[3]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砖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筒体建筑。会善寺汉三阙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寺内现存元、明、清时期建筑9座,是唐代天文学家一行和尚的出家修行之所,现存元代建筑是当时最典型和珍贵的代表作。申遗成功概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4届大会北京时间2010年8月1日将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使之成为中国的第39处世界遗产。登封申遗郑州市委宣传部部长丁世显、登封市长郑福林简介: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工作”,市政府已经投资8亿元。 ,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时,山西五台山顺利晋级世界文化遗产, 而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却被审定为“补充材料推荐列入”。今年是“天地之中”第二次参加世遗大会的评审,在过去一年中, 国家和地方的相关部门与国际组织加强了沟通,按照去年大会意见对申报材料做了补充。天地之中---少林寺少林寺等建筑群是继2009年五台山后被列入该名录的又一中国佛教寺庙建筑群,成为中国第39处世界遗产。河南之三"天地之中"成为河南省继"龙门石窟"、"安阳殷墟"之后的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申遗历史材料不足暂缓一年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会场上说,2009年中国在申报“天地之中”时,因材料不足被大会暂缓,而今年中方有效地解释了“天地之中”与中国古代天文概念和至高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