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信访条例讲义(精选).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信访条例讲义(精选).doc

上传人:weizifan339913 2015/10/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信访条例讲义(精选).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信访条例》讲义

信访工作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信访工作是实实在在的群众工作,大家在工作中或多或少的都要接触到信访工作。而《信访条例》是指导开展信访工作的法律依据。对《信访条例》加以学****有所了解和掌握很有必要。
原《信访条例》是1995年10月制定,1996年1月1日起施行的。2005年1月,国务院第7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1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公布,对原《信访条例》进行了重新修订,并于200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内容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修改。除总则与附则基本没动外,其他内容均作了修改,修改面达90%以上。但总起来看,体现了一个精神,就是“三个加大,一个衔接”。三个加大就是:①加大了对受理办理信访事项机关及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力度;②加大了对违法信访行为的依法打出力度;③加大了信访部门的督办力度,从法律角度赋予了信访部门的交办、督办以及处分建议权。一个衔接:就是与《治安处罚条例》及《刑法》有关规定进行了有机衔接。
《信访条例》修订的原因(课件10)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加速转型以及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群众信访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当前制约信访工作的主要问题是:信访渠道不够畅通,有的地方或者部门对信访人反映的问题推诿塞责;信访问题处理层层转送,只转不办,责任不清,效率低下;对处理信访事项的机关监督力度不够;对侵犯群众利益引发信访问题的违法行政行为缺乏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对破坏信访秩序的行为,现行条例缺乏必要的规范。因此,根据信访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2005年对信访条例进行了修订。
《信访条例》修订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课件11)
这次《信访条例》的修订,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既要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又要建立良好信访秩序、确保社会稳定。这次修订条例的总体思路是:一是畅通信访渠道,以更好地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二是创新机制,以提高处理信访事项的效率和效果;三是强化工作责任,促进问题的解决;四是切实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和社会稳定。
下面我们来重点学****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
信访工作概述(课件3)
先来了解4各概念:
1、信访:(第2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2、信访工作:有关组织或部门对来信来访进行分析研究、调查核实、恰当处理的一系列活动。
3、信访人:向有关行政机关或组织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或投诉请求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4、受理者:在其职权范围内受理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的行政机关或有关社会组织。
二、信访工作构成要素(课件4)

:
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
4. 信访意愿:
批评、意见、申诉、揭发、检举、求决等

三、信访工作任务(课件5)
(宏观上)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了解、研究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进步。
(微观上)
(1)受理职责范围内的信访问题
(2)研究信访情况,为科学决策服务
(3)及时办理有关信访问题
(4)采取措施,推动本地区、本系统信访工作的开展
四、信访工作的基本程序(课件6)
提出受理办理和督办
五、信访人的权利和义务
(课件7)
(1)信访事项的提出权(信访权)
(2)不受报复权(要求保密权)
(3)请求复查权
(4)了解权(要求答复权)
(5)申诉权(对处理不服的可以提出复查)
(课件8)
(1)遵守提出程序的义务
(2)如实反映情况的义务
(3)遵守上访程序的义务
(4)执行行政机关处理决定的义务
六、信访条例基本内容(课件12)
《信访条例》共七章51条;第一章总则,8条;第二章信访渠道,5条;第三章信访事项提出,7条;第四章信访事项的受理,7条;第五章信方事项的办理和督办12条;第六章法律责任,9条;第七章附则3条。
七、信访工作的原则(课件13)
原则一:方便信访人的原则
原则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原则三: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原则四:治标与治本的原则
原则五:责任原则
这五项原则实质上就是三个方面:
1、属地管理原则。(课件14)第4条规定:信访工作应当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出问题与疏导教肓相结合的原则。 2、领导负责原则。(课件15)第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