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育部命题专家解析Ⅰ卷作文“世纪宝宝中国梦”瞄准今年考生的特点,聚焦这代人“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的整体特征,仿年表形式选编材料、创编引导语,通过任务设定,让生于新千年和新时代开启之年的两代青年在18岁成人之际进行跨时空“对话”,从而激发考生的写作热情和想象力,引导考生强化代际身份感,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刻关联。滕威教授点评2018年高考作文(全国1卷)文/滕威今年的作文题目跟去年的题目有一定的延续性:,都属于“主旋律”一类的题目,考生要对中国近些年的发展路径和成就非常熟悉,对“中国梦”的蓝图非常清楚;,考生都可以选择书信体;,都要求着一个从过去走向未来的脉络。但不同也是比较明显的:,既可以写成就也可以谈问题,比如空气污染、食品安全、乡村建设等;但今年的题目谈问题的空间不大,着重让讴歌成就;,今年是让未来的中国青年了解我们本国的发展历史;“关键词”来介绍中国特色,今年是选“时间点”来描绘发展历程。所有高三学生肯定都非常熟悉去年的题目,但这种熟悉性恰恰是个陷阱。不仔细审题,照搬既往思路,可能不会取巧。说几点我个人的思路:,先选好段,再选点。比如我选择2000、2008、2017和2035这四个段,然后再选择这四年中自己最熟悉、最想提及的事件作为论述点。这些被选的事件可以是材料中已有的,也可以补充自己的。“梦”“中国”“新世纪”“新时代”这类字眼,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字眼“时间(光)”,而我觉得正是因为有这个题眼在,这道题目才在一个主流和平庸的空泛框架下保持住了一点语文教育应有的文学性和思辨性。因为这是一个要求站在2018年(当下)给2035(未来)讲述自2000(过去)的题目,看上去非常《百年孤独》,所以能够有一点时间叙事自觉性的考生会让人眼前一亮并脱颖而出。,但题目材料中却包含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无论是千禧-龙年,还是奥运会、太空授课与互联网发展这些都是要放在与世界的联动当中才能论述的。,但形式上可以活泼开放一些。将世纪宝宝的个人成长小故事与中国新时代发展的大主题有机融合,应该是比较切中题意的写法。、装入时光瓶,看上去很科幻,但创作一篇科幻文学却会跑题。重要的不是想象未来——因为题目之中的未来是给定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预设的写作重点是“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所以重点是给发展到今天的历史进程一个合理而美好的阐释。最后说句题外话,高考语文题每年都牵动最多关注,尤其是全国卷,已经不单纯是一道题目,可能越来越变成一个语文教育的春晚。个中滋味,自行体会吧。专家/名师点评@魏小娜(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大气: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关联起来,形成一种历史的纵深感;既关照了繁荣昌盛的一面,也关注到苦难挫折的一面,引领学生感知时代发展的错综复杂。灵气:充满想象的张力,依托时光瓶,面向读者对象是2035年,容易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接地气:作文材料涉及到的内容是学生熟悉的社会事件,尤其是考生大部分就是“世纪宝宝”,作文材料直接就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