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反季节龙眼.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反季节龙眼.doc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9/4/5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反季节龙眼.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肅反季节龙眼罿利用氯酸盐(氯酸钾、氯酸钠)诱导龙眼反季节成花、调节龙眼产期调控的研究始于我国的台湾。颜昌瑞等(1998)发现氯酸钾可以取代龙眼对低温的作用而诱导开花,其作用可不受季节限制。不过其成功地运用却在泰国(Subhadrabandhu和Yapwattanaphun,2001)。利用氯酸盐诱导成花技术,泰国成功地实现了商业化反季节龙眼生产,给该国龙眼产业注入更强的竞争力,这一技术使得泰国实现了龙眼的周年供应,并极大地促进了出口(Subhadrabandhu和Yapwattanaphun,2001;黄旭明,2001)。羈国内福建果树所的柯冠武(2000)最早从台湾获得氯酸钾诱导龙眼成花的信息,并在福建展开试验,效果并不理想。泰国的成功经验很大程度促进了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展开相关的尝试(黄凤信等,2001;曾祥有等,2002;贺海英,2002;刘和平,2003;蒋雪林等,2002;周瑞通,2003;陈林强,2003;李莲英,2002;柯冠武,2001;卢文川,2001;李建光等,2003),各地报道的效果差异较大。局部地区有成功报道,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如广东高州宝风果场进行反季节龙眼投产2800亩,2001年5月前后采收,产量达到15万公斤,每公斤50元(华敏等,2002)。2006年4月茂名市反季节龙眼产地收购价每公斤20-23元,是正造龙眼卖价的五倍。不过更多的地方反应效果较差,果农多未从生产反季节龙眼中获得应有的经济回报(未发表资料)。因此,成规模的反季节龙眼商业生产在国内(包括台湾)始终未成气候。经过多年来各地的尝试,氯酸钾诱导龙眼反季节生产的许多问题也陆续暴露出来(陆洁梅等,2006)。。首先,氯酸钾在龙眼上的应用还停留在经验上的尝试,应用技术尚不成熟,缺乏完整理论体系。其次,氯酸钾处理龙眼可产生多种效应,其发生规律未被揭示清楚,施用后有一定风险。其三,处理后,花序发育和开花时间无法掌握,同步性差,多次开花;有些处理树在坐果的同时还不断开花,甚至可以发生在同一枝梢上,造成了花果同期,难于管理。其四,氯酸钾用于“反季节”催花,效果不稳定,不过用于龙眼的“正造”催花,效果相对稳定(李建光等,2003)。蚃以上问题主要集中在氯酸钾诱导成花效果上,随着氯酸钾作用机理和内外作用因子的揭示,相信成花稳定性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然而,即使成功诱导龙眼反季节开花,坐果和果实发育又遇到更为严峻的问题,特别是反季节的开花和坐果处于不利气候环境(夏季的高温,秋冬的干旱或冬季的低温),导致果实出现严重的生理障碍,如裂果、僵果和落果严重,果实商品率低,造成失收(黄旭明等,2004)。其中,裂果主要发生于果肉快速膨大期间;而僵果则表现为果实发育明显减缓,果实明显小于同花期正常果,果皮失绿转褐、僵硬,有加厚现象,果肉不发育,若发育膨大,往往裂果。氯酸盐诱导龙眼成花技术之所以在台湾开发,而其成功应用却在泰国,主要是由于台湾的气候不适宜反季节生产,而无法推广运用(颜昌瑞等,2003)。从整体上来看,用氯酸盐诱导龙眼反季节催花,在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在我国),普遍存在着成花率低、成穗率低、坐果率低、果实商品率低和重演性差等问题,从而使该技术难以在生产上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