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黑格尔主奴认识.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黑格尔主奴认识.doc

上传人:一花一叶 2019/4/6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黑格尔主奴认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摘要】“主奴关系”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政治关系,黑格尔先生在“精神现象学”中,通过对“主奴”之间独立性与依赖性辩证关系的论述,主要是为了揭示主体自我意识是如何挣脱外在限制去获得无限内在自由进入理性状态的,本文结合所学略谈己见。【关键词】“主奴关系”;自我意识引言黑格尔认为主体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本质,是潜藏在意识背后的东西,而且在起作用。用他的话说就是:“自我意识是意识自身确定性的真理。”意思就是说意识自身未定时看不出来,一旦确定就会被发现。意识在经由感性确定性、知觉、力和知性(超感官世界)等不同发展阶段后,逐渐成长为自我意识的。“主奴关系”原本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奴役与被奴役、统治与被统治、控制与被控制的政治关系,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借用它来谈主体的自我意识,其目的是为了说明什么?是不是想通过对“主奴关系”的论述来揭示主观精神获得解放经历了一个由不自由到陷入“苦恼意识”的囹圄、再到通过“劳动”挣脱外在限制去获得无限内在自由进入理性状态的漫长过程?笔者就此略谈拙识。一、主体的意识是如何过渡到自我意识的人的思维意识从意识发展到自我意识也是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不是直线式上升也不是圆周式运动,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是由最初的感性确定性逐渐向知觉过渡,然后由知觉过渡到力和知性(超感官世界),最后由知性通过对对象意识而返回自身形成了自我意识。具体说来就是,作为意识的主体首先必须确定自我和对象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对象不是自我,自我不是对象,本质上自我和本质没有差别,这是意识产生的前提,没有意识到这点主体是没有意识的,更谈不上自我意识。确定一个对象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深刻地理解它,只有理解到了的东西我们才可深刻地感觉到它。尽管世界上没有不可被认识的事物只存在尚未被人认识的事物,但是由于感性具体就像过眼云烟变幻莫测、飘忽不定,我们很难把握它们。当我们指着一个事物说这是什么的时候其实它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变的只有“这”这个抽象的语词,而具体的事物我们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鉴于此,黑格尔迎合西方“倒名为实”主流思想的潮流,看重“能指”而不屑于“所指”,有“得意忘言”之嫌。黑格尔认为感性本身是具体的可感的,是永恒的可以界定的概念、共相,只是感性所包含的内容是具体易变的不好把握,那么我们怎么去感受得到感性呢?这就需要把意识提高到知觉的程度上,我们知道感觉是一种外在的直观,是思维受外物刺激所引起的,而知觉不是直观,是一种对感性确定性的反思,是意识到了的感觉。黑格尔认为,知觉包含有对抽象共相的一种把握,从感性确定性中提取出隐藏在感性具体内容背后的共相,而意识到这种感性的东西就需要知觉。知觉所知觉到的都是物,我们把对象当作物来知觉。有一个物,我们已经知觉到它,是先感觉到的,当我在知觉的时候,我是把对象当一个共相来看待,同时也把自己当做一个共相,我和面对我的对象就成了对立的两极,知觉和感觉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以自觉地把我和对象看做对立的双方。对象和我对立之后,我们之间可否发生什么联系?如果可以是通过什么起作用?我们靠什么去把握彼此之间的联系呢?读了黑格尔的哲学著作之后,我们会发现对象和我之间不是像康德所说的那样:“物自体”和“自在之物”是老死不相往来的两极。即使我们的思维在先验统觉意识作用下可以把握“自在之物”的各种特性,但是对于“物自体”本身我们是无能为